隨著疫情防控戰的深入,各類人群的心理狀況也逐漸受到關註。這其中🧚🏻♂️🐧,有疫情直接受害者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問題,也有普通民眾居家所產生的孤獨、焦慮狀況👭🏻。可以說,心理防疫是社會必須重視的問題。那麽,應當如何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呢?
首先,要警惕心理“防火墻”的失效。我們都知道,電腦需要有防火墻才能更安全地運行。人也一樣,我們每個人也有看不見的“防火墻”👨🏻🦰,以免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簡單來說,這個防火墻的功能就是將一些不愉快的情感🐼、事情或情景,與意識分離💆🏽♂️,排除到自我的意識之外,從而避免引起心理上的不舒適9️⃣、不愉快甚至痛苦。
這個防火墻成了我們個體邊界的一部分,就像城市的圍墻一樣🧑🧒🧒🤯,對我們起到保護作用。在這次疫情之中,各類信息鋪天蓋地地向個人襲來🌡,而有些不讓人愉快的內容🧓🏻,正反復地、累積性地攻擊著我們的防火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風險🦐,我們需要戴上口罩做好防護🔨。而這些心理上的“病毒”🧑⚖️,同樣需要引起社會重視。
這種心理“病毒”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使人們的情感被高度喚醒。當人們面臨如此大範圍的疫情發展🦸🏼♂️,尤其是在看到很多受害者故事的時候,會很容易形成替代性心理創傷,讓自己不能自拔👨🏿⚕️🤚🏻。第二,情感失調。疫情期間,人們獲取的信息是豐富多元的🫢🤨,正能量內容會讓人感動,一些負面案例又會讓人憤怒。過於頻繁的情感變換,可能導致人的情感模式紊亂,從而失去應有的心理平衡。
警惕心理防火墻失效,要學會戴上心理的口罩🏥🫸🏽。一方面,要防止信息過多攝入,學會通過其他活動分散註意,把自己從大量負面信息中解放出來,防止心理上的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尋找隔離期間的意義和價值感也非常重要。通過看書、練琴、創作等方式,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生活節奏🤕,才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這次疫情。反之👌🏼,就容易陷入焦慮不安☘️、憤怒謾罵之中。
其次,要正視恐懼🙎🏿♀️。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恐懼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事實上,恐懼是人最原始的情緒之一。比如👩🏽🦲,當人看到一條毒蛇,多半就會產生恐懼情緒🥔。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恐懼的情緒是進化的產物,有利於我們躲避危險🍱👔,做好逃跑的準備🫂。
在疫情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接納恐懼,不要刻意讓自己不恐懼,更不要無知者無畏,不做相應的防護。這幾天,一些新聞報道的確診案例🧎♀️➡️,正是由於不嚴肅對待疫情,不顧勸阻聚會、聚餐導致的。
任何事情💉,都在於對“度”的把握,恐懼也不例外👶🏽♣︎。從媒體報道來看👳♂️💆🏻♀️,有不少人會盲目恐慌🤚🏻。比如,一些人會采取不合理的措施,歧視來自湖北的人😨。這樣的過度恐懼行為🐛,不僅沒有必要☞,還會對他人造成身心傷害。同樣地🙌,理性恐懼還有賴於對疫情的理性了解。只要人們掌握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𓀐🧘🏿♀️,針對“傳染性”這一關鍵特征做好防護,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審慎對待🏋️♀️。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既要做好身體防護,又要做好心理防護。人們心理的防火墻,不是為了隔離關註和愛,而是讓我們更積極、更有建設性地參與防疫戰。對疫情應有的警惕,不是盲目跟隨網絡信息,而是做到獨立思考、理性認知,避免過度恐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