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晉) “放棄一個留守學生,就是放棄一個農民工家庭,每個孩子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這個把農民工子女當做自己孩子的老師叫曹健,為了讓學校裏數百名農民工子女感受到關心,從2010年上半年起,曹健牽頭給留守兒童找代理爸媽結對子、建立關愛留守兒童隊伍等,愣把學校創建成為“關愛農民工子女”特色學校。
2003年,曹健擔任了中堡中心校大隊輔導員,看到鎮上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曹健和校委會其他領導一商量,提出創辦“關愛留守子女”特色學校的提議。不久後,曹健在忙完自己的常規工作後,就著手開展了“關愛留守子女”的各個活動。他在學校建立了一支關愛留守兒童隊伍,招募了不少代理爸爸、代理媽媽與這些孩子認親結對,放學或周末時,這些代理爸媽當起了臨時監護人。曹健還專門建立了“心語室”,如果哪個孩子思想和情緒出現了波動,他立刻找到孩子談心,詢問原因並開導。
2011年6月,曹健所在的學校爭取到了創建“集善之家” 留守兒童活動室的機會,“集善之家”是在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城鄉中小學建立的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誌願服務示範陣地,中堡鎮中心校成為團中央首批建設的52個“集善之家”項目之一,團中央為活動室統一配備了電腦、電視機、電子琴、圖書、語音寶等硬件設施。捐贈當天,曹健作為代表從團市委領導手中接過了三萬元物資,一件件地搬運回學校,“孩子們看見,那得多高興呀!”曹健興奮地說。活動室布置妥當以後,開門迎接了“小主人”們,等候許久的孩子們湧進來,圍在嶄新的電腦前玩著智力小遊戲,翻閱著課外書籍。“雖然我的父母長年外出打工,平日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曹老師幫我找了代理家長,他們都很關心我,我很開心,我一定會用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的。”四年級學生房穎善說。
如今,學校的留守兒童只要看到曹健出現,就拉著他的手,把他團團圍住,“孩子們個個健康快樂我就知足了……”曹健說,他只是眾多關愛留守兒童誌願服務者中的一個,只是和其他誌願者一樣,開心、幸福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新聞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