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9月13日電(記者余靖靜)達敏學校是一所智障兒童學校。這所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的小學校,身居窄巷,面積不過4000平方米、學生也僅百人,卻在國際特殊教育領域,為中國贏得了高度贊譽。
52歲的達敏學校校長劉佳芬,用14年時光促成了這一“中國樣本”的誕生,被譽為中國啟智教育實踐的“領跑者”。
“把一個天資聰明的孩子教好不算本事,能夠提升智力障礙學生的能力才真的了不起”
劉佳芬18歲就上講臺,要說教學創新,她向來是“一把好手”。在象山縣當農村教師的14年中,她帶的語文科目的平均分在全縣拿第一。而且由於全班體育成績全優,全省體育達標的現場會就放到她所在的學校召開。
20世紀80年代,農村輟學是常事,更別提開家長會,她憑著“應該讓家長了解孩子、老師、學校在做什麽”的“感覺”,從7個自然村請來學生家長,在借用的禮堂裏講關註孩子情緒變化的重要性,晚上沒有電,就從生產隊借發電機。5年裏開了3次家長會,全班40多個孩子,畢業時全部考入初中。
上世紀90年代,她被調任象山縣一所聾啞學校當校長。她到杭州學習了3個月的手語,帶著孩子和普通學校的學生比賽體育、藝術,再去海島、山村演出節目,甚至去參加義務勞動。“首先要讓社會知道,有我們這群孩子的存在”。她又接著跑,終於有企業願意接收學生實習。6年下來,學校18周歲畢業的學生百分之百就業。
但是1997年來到寧波達敏學校後,既有經驗似乎不靈了。學校中都是智障兒童以及有學習困難、自閉症、情緒障礙兒童,大部分有癲癇症。
劉佳芬去聽課,老師訴苦,20歲的學生,連1+1等於多少都教不會;去家訪,家長說,孩子快畢業了,連刷牙、洗臉的事都不會做;學校被通知搬遷,新址被附近不理解的居民扔垃圾、砸玻璃,說:“這個學校教的都是神經病,來了破壞風水”……
心酸、心痛,劉佳芬下了決心,“要讓我的學生在常態條件下過上常人的生活。”她放棄了原有評價體系中的“學會多少字、會數多少數”的標準,決定從培養孩子上廁所、過馬路這種生活自理能力入手,“我的目標很簡單,一切為了弱智學生的生存和發展,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啟智教育不僅改變學生來適應環境,也要改變環境來適應學生”
劉佳芬認為,在中國辦啟智教育,要借重社區的力量。她說:“不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不認識、不熟悉自己所生活的社區,這群孩子畢業後就無法融入社會,更談不上自食其力。”
但是,要打破啟智教育慣用的“封閉式辦學”模式,並不容易。不少人擔心,“普通學校都害怕安全事故,更何況是一群有癲癇、自閉、多動或者行動不便等各種症狀的學生?”即便走出校門了,遇上的“白眼”也不少:公交車上的乘客抱怨,小吃店老板怕他們影響生意,超市的員工擔心他們損壞物品,路上行人對他們指指點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健全人對這個群體的歧視與偏見,我們必須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劉佳芬想,“要建立殘疾人的支撐系統,西方國家的優勢在家庭,中國必須倚重集體的力量。”在教育部門和當地社區的幫助下,有100家社區單位、機構、企事業成為教育協作理事會的理事單位,發展教學基地、開展社區教學一下子順暢了很多。
如今,寧波市的200多處超市、農貿市場、銀行、醫院、餐館甚至公共廁所,都成了達敏學校的課堂。學校裏只有26名老師,而社會上的“兼職教師”人數遠遠超過了學生數。
接觸次數多了,孩子們不再是人們眼中的“異類”。在五星級酒店體驗學習時,餐飲部經理把市面上不常見的貝殼清洗過後送來讓孩子們做手工藝品。早高峰乘坐公交車時,有孩子突然執拗不願下車,沒有一位乘客表現出鄙視、厭惡的態度,而是號召全車人一起下車,帶動孩子下車後,公交車才又開動。
最明顯的態度變化,來自達敏學校所在地的社區居民--從原本的不理解,到現在的連聲誇贊“蠻乖!蠻乖!”
“要贏得長久的尊重,不能僅靠人們的同情心。”劉佳芬註意到,在一次主題為“過馬路”的社區教學中,有好心的交警攔下過往車輛,讓達敏的孩子們在紅燈時通過斑馬線。劉佳芬看到這段視頻後,馬上對教學方法進行糾正,“孩子們需要幫助,但必須是在遵守社會規則的前提下。”從此,孩子們過馬路必看紅綠燈。
“如果能給家庭帶去一些希望,能給社會減輕一些負擔,那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有時候,面對其他老師高徒滿天下的報道,劉佳芬難免有些羨慕。但她說:“看到我的學生生活自理、適應社會甚至自食其力,我說話就有底氣。”
如今,達敏學校的許多學生能烤出香噴噴、油亮亮的面包,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四菜一湯,還能向前來觀摩的特教專家、老師介紹寧波特產,展示自己的技能。更令人欣慰的是,學校首屆職高班畢業生全部被寧波市金田銅業公司聘用,此後的職高畢業生也是100%就業。
學生家長張菊蓮說,兒子因先天性染色體變異,生長緩慢,智力三級殘疾。如今,孩子在家能自覺幫助收拾雜物,自己洗澡、洗腳、睡覺;在外能獨立和人交流,有時還會引用成語“我會盡力而為”,身為家長,我感到“成功的喜悅”。
在劉佳芬的倡導下,寧波市海曙區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資源中心,由達敏學校指導推動區域內各中小學開設支持性教育資源教室,為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開展診斷評估、心理測試、康復訓練。
2010年10月29日,“達敏特殊教育服務熱線”開通。服務熱線不僅面向寧波全市,還輻射省內外,為智障兒童及有學習困難、自閉症、情緒障礙的兒童的學校和家長提供幫助。
達敏學校老師自己依據實踐編寫的啟智教材,不僅成為浙江省的地方教材,也成為全國許多兄弟學校教學活動的範本。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秘書長許家成說,達敏學校的社區化道路,對國內的特殊學校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以支持性教育的形態展現了未來中國特殊教育發展新格局。(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