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師,我一定要站在講臺上!
——記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九山鎮宋王莊小學教師宋作愛

圖為:宋作愛與學生在一起。資料照片
19年前,她不幸患上了骨髓炎。
19年來,她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進行著抗爭,始終堅守在山村的講臺上。她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山鄉的百姓,成為沂山老區裏最燦爛的一朵山花。她就是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九山鎮宋王莊小學的女教師宋作愛。
“我一定要站在講臺上”
1990年,21歲的宋作愛從師範學校畢業,申請回到母校——臨朐縣九山鎮宋王莊初中任教,成為學校有史以來第一位英語女教師。
標準的發音、親切的語調、漂亮的粉筆字,她的到來,激起了山區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1992年8月,宋作愛教初一兩個班的英語,每周24節課。當時,學校一位英語老師生病請長假,而學校又無人可調,宋作愛主動請纓,接過另外兩個班,周課時達48節。超負荷的工作量,把這位年輕的女教師累倒了。在當地的縣醫院,她被確診為骨髓炎。她不顧家人及親朋好友的勸阻,夜裏熬好一天的藥,白天拄著棍子,拖著紅腫的雙腿,再次站上了講臺。
由於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1994年2月,腿病再次發作,整整二十多個晝夜,劇痛難忍。晚上,為了不影響同宿舍的教師休息,她強忍著鉆心的疼痛,用毛巾捂住嘴,眼睛數著窗外天空上的點點繁星……
不久後,她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劇烈的疼痛令她無法站立。看到烏黑的X光片,醫院骨科專家遺憾地告訴她,病情發展到現在,能解決痛苦的唯一辦法只有截肢。
“截肢?不行!”宋作愛急了,懇求醫生:“我是教師,我一定要站在講臺上!”
她的真誠和敬業感動了主治醫生,最終修改了治療方案。
連遭打擊不棄“誌”
在宋作愛患病期間,作為鄉村醫生的丈夫給了她莫大的支持。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做家務,還要忙地裏的農活,過度的勞累,把他也累垮了。2003年夏天,丈夫感到雙腿疼痛難忍,經醫院確診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喪失了走路能力。
屋漏偏遭連陰雨,這時宋作愛的父親又被診斷為胃癌晚期,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過度的操心勞累,使得她身體極度消瘦,開始咳嗽,最後還咳血,幾次暈倒在了講臺上。而她的孩子這時也連發高燒,一家三口都躺在床上,日子仿佛真的不能過了。可是,堅強的宋作愛在信念的支撐下,心中默念著:千萬不能倒下,我一定要堅持住,學生就要畢業了!
令她欣慰的是,2004年,九山初中120多名學生考上了普通高中,創歷史新高。
宋作愛說,她愧對丈夫和兒子,可只要一走上講臺,立刻就忘了所有的疼痛。她常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希望自己可以是一個不生病的老師……”
“老師,我真想叫您一聲‘媽媽’”
在九山初中任教時,學生劉新梅家境貧寒,父親早亡,瀕臨失學,宋作愛悄悄給她買來新課本、文具,經常從家裏給她捎些飯菜,使劉新梅堅定信念完成學業考入中專;離校30裏之遙的牛寨村學生於興雲,冬天沒穿棉鞋凍了腳,宋作愛給她買來新棉鞋,並讓丈夫開偏方為她熬好藥水燙腳……
宋作愛現在任教的宋王莊小學是全省第一所農村寄宿製小學,寄宿生、留守兒童有160名,年齡最小的僅有8歲。宋作愛主動承擔了寄宿女生的管理職責,陪著學生吃飯、住宿,還成為6名女生的“代理媽媽”,負責她們的校內監護。她利用業余時間自學教育心理學知識,開辦少兒心理咨詢室、成長導航站,解答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今年的小學畢業生宋明艷寫道:“就要畢業了,我真舍不得離開您。老師,我真想叫您一聲‘媽媽’。”
宋作愛用自己的傾心付出,換來了一個個優秀班級、一份份喜報、一張張升學通知書,還有教師節、元旦、春節前雪片般飛來的賀卡、感謝信、祝福的短信……(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