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春亮教授(左一)在新疆走訪少數民族學生。
在沈陽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上,透過舷窗望去,白雪皚皚的天山山脈盡收眼底。
這片壯美的景色對常年生活在大連的邵春亮老師來說並不陌生。“已經記不得是第幾次來新疆了,因為這裏一直有我放不下的東西。”邵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7月3日至7日,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大連理工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再一次踏上新疆這片美麗的土地,開始了他的千裏家訪之旅。
“放暑假了,娃娃們在家功課有沒有落下?還有那些畢業上班的學生日子過得好不好?我都得親自來看看才放心。”擔任民族預科班班主任這20多年中,只要有時間,邵春亮都會自費來新疆去他的娃娃們家裏坐坐。因為有一顆民族大愛之心,5000多公裏的路程其實算不得什麽。
“您就是不需要投票的道德模範”
聽說邵春亮老師來新疆了,學生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看望他,家長們也爭著打電話邀請邵老師到家裏做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對邵春亮的到來相當重視。7月3日剛下飛機,邵老師就被請到了自治區黨委大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爾肯江·吐拉洪拉著邵老師的手親切地說:“感謝您對新疆少數民族教育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您的言傳身教對少數民族孩子們的一生都影響深遠。”
“我只是做了一個教員應該做的啊,看到這些可愛的少數民族孩子,我就想敞開胸懷去溫暖他們。”邵春亮動情地說。
新疆教育工委也把邵春亮和他的學生們請來召開座談會,共敘在校時的美好時光。
開會當天,邵春亮早早就趕到會場,從20多年前的第一屆學生到現在在讀的預科生,邵老師一一叫著他們的名字,迎接那一張張熟悉的笑臉,送去一個個深情的擁抱。
“邵老師,您還是那麽精神。”“邵老師,中午我請您吃飯,您一定要去。”師生一見面,話匣子就收不住。
新疆農業大學老師古麗米拉·克孜不別克是邵春亮帶過的第一屆學生。“20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1989年暑假的一天,突然有人敲我家門,我一看是邵老師,當時我們全家都驚訝了。沒想到一個大學老師會跑這麽遠來我家家訪。”
剛從預科班畢業的肖開提·艾木都拉說:“邵老師對我們這屆學生的關心無微不至,今天和師兄師姐們一聊天才知道,原來邵老師這麽多年來對每屆學生都是這樣,太讓我感動了。”
因為兒子工作忙,請不了假,熱孜燕·於努斯和愛人一起來到座談會上,看望這個在大連的兄長。“讓兒子去大連讀書是我們全家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邵老師對待我的兒子就像對待親兒子一樣,從那時起,我們家就多了一位在大連的親戚,多了一位兄長,孩子交給他,我們放心!”
“別人都說,我給學生的太多,但我知道,其實學生給我的更多。”邵老師回應道。26年,有多少故事藏在他的記憶中,再一次被學生們勾起,邵春亮的眼中不由得泛起淚花。
聽說邵老師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86屆學生瑪麗亞興奮地說:“邵老師,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您,其實在我們心中您就是不需要投票的道德模範。”
“長大了跟著爺爺去大連讀書”
開完了座談會,邵春亮便急忙趕到家訪的第一站,米利萬家。
正在新疆大學讀博士的米利萬剛剛做了媽媽,她和老公阿布拉江當年都是邵春亮的學生。
“在學校上學時邵老師不希望我們學生談戀愛,但我們倆平時表現好,邵老師就特批了。”談起往事,阿布拉江的幸福溢於言表。邵春亮在這對“80後”小夫妻的眼中,就是一個可愛、善良,還有點嚴格的“老爹”。
邵春亮對小夫妻倆剛出生的小寶寶一直愛不釋手,又抱又親。
“長大了跟著爺爺去大連讀書吧。”米利萬的媽媽、孩子的姥姥笑著說,“邵老師對我們少數民族學生太好了,把孩子交給他帶一定錯不了。”
走進烏提庫爾的家,一行人不禁對滿桌豐盛的美食驚訝不已,帶果仁的“巴哈力”、新出爐的熏馬肉、飄香的抓飯,還有各種新鮮的瓜果。這些都是烏提庫爾的媽媽忙碌了一天的成果。
“我的娃娃現在是大連的娃娃,可培養出來也是國家的,也是我們少數民族的。邵老師做的事很了不起,我為邵老師做這點吃的不算什麽。”烏提庫爾的媽媽動情地說。
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被譽為“塞外江南”,這裏也有許多邵春亮日夜牽掛的學生。
特來克和安娜等幾個同學早早便在樓下等著他們敬愛的邵老師。他們都是剛讀完預科的學生,與邵老師相處了一年,剛分開沒多久便開始朝思暮想。
奶茶、“那仁”、水果,在充滿哈薩克風情特來克的家中,大夥席地而坐,嘮起家常。
“特來克這孩子聰明,雖然愛玩但學習沒問題。”邵春亮對特來克的爸媽說,“今年預科班裏來自伊犁的娃娃有5個,我已經囑咐了上幾屆的老鄉們回去多照顧一下他們。”
聽說錫伯族的李娜今年保送念研究生了,邵春亮特別高興。“讀物流工程是吧,我和你們院裏的老師都熟,見了面我一定交待他們多關照你。”
“這次來得匆忙,好幾家我都沒空去了,過不了多久我一定還來。”
嘮不完的心裏話,打不斷的歡笑聲。身處其中,仿佛已忘卻了這是一位老師在家訪,更像是一大家子人在這夏日午後一起悠閑地喝茶聊天,言談舉止間流露出的都是血脈相通的親情……(新聞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