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
孫影,1979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深圳關愛行動“募師支教”項目的支教誌願者。2006年8月至今,孫影兩度放棄在深圳的穩定工作,10次奔赴貴州貧困山區支教助學。近5年來,她已經為300多名貧困生家庭找到了捐助人。她曾獲評全國百名優秀誌願者、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候選人、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孫影心聲
“面對孩子渴望、期待的眼神,我堅信自己一定會回來。”
“許多貧困家庭無力負擔這些費用,愛心人士的捐助幫了大忙。我做的事情,就是讓這些愛心捐款能幫到真正需要的孩子。”
“七一”前夕,孫影從貴州省大方縣回到深圳市對接“愛心小書桌”項目,她希望能募集到5000張小書桌,這樣,“孩子們就再也不用趴在炕上、蹲在地上做作業了。”她說。
被深圳人稱為大山深處“最美女孩”的孫影,出生於吉林遼源煤礦的一個普通職工家庭,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孫影從小就夢想像媽媽一樣,做一名老師。2005年3月,25歲的孫影從長春理工大學畢業,南下深圳尋夢。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募師支教”招募誌願者赴山區支教的消息,馬上撥通了報名電話,最後從80多名報名者中勝出。
2006年8月,孫影放棄了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穩定工作,跟隨“募師支教”誌願者隊伍,遠赴貴州畢節大方縣大水鄉鞍山小學,開始鄉村支教。
大方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自然條件惡劣,大水鄉更是地處偏遠山區,距離縣城有3個多小時的車程,是該縣最偏遠、條件最差的鄉。剛到鞍山小學的那天晚上,當地老師和學生都回家了,學校停電,伸手不見五指。孫影躲在門窗殘缺的宿舍裏,望著黑漆漆的大山,聽著呼呼風聲、草叢裏的蟲叫聲,害怕得難以入睡。
“那時候我天天哭,覺得自己怎麽會到了這樣的地方。”對於在城裏長大的孫影來說,大山的考驗遠不止於此。學校離大水鄉較遠,采購物品要去10多公裏外的沙廠鄉。一日三餐,孫影吃得最多的是當地盛產的洋芋。學校還經常缺水,孫影跟著別人去很遠的地方擔水。每天只洗一次臉,更別說洗澡了。
山裏的艱辛沒有難倒孫影,當地孩子艱苦求學的境遇卻讓她揪心。孫影教的二年級班上一個叫龍琴的女孩,成績優異,兩歲時母親去世,四姐妹中已有一個因貧輟學。放學後,孫影決定去家訪。
龍琴家在很偏遠的深山裏,要穿過一條長長的峽谷,翻越深山老林,本地人也要三五成群結伴壯膽才敢走。孫影至今仍清楚記得:“就像電影裏看到的原始森林一樣,兩旁是茂密的灌木叢,穿行在高山巖石中間的亂石小路上,不時得貓腰從石頭上跳過,而石頭上滿是青苔,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就這樣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龍琴家。”
從此,孫影與龍琴姐妹“結緣”,經常輔導她們的學習。如今,龍琴已念小學六年級,成績依然名列前茅。
一學期的支教生活結束了,當初同行的10多名誌願者都離開了貴州,可孫影卻選擇留下來。2007年3月,經過短暫休假後,孫影再次告別父母親朋,回到令她魂牽夢繞的大水鄉。
有一次,她皮膚過敏,卻被鄰村村醫誤診為出水痘,還被“隔離”起來。孫影怕家裏擔心,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告訴父母此事。2008年冬天,孫影夜裏烤著碳火睡覺,差點煤氣中毒。當時迷迷糊糊醒來,好不容易打開房門又從樓上摔下去,還磕掉了一顆門牙。
孫影把5年青春歲月給了大山,如今已年滿三十了。當地冬天特別潮濕寒冷,她患上了嚴重的風濕關節炎,每逢陰雨天,手腕、膝蓋骨就疼痛難忍。一段時間裏,她感覺胸悶難受,上醫院檢查發現心臟不好,可她一聲不吭,獨自扛著。因為教學工作出色,還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2007年10月,孫影被大水鄉政府任命為鞍山小學副校長。
教學之余,孫影深入大山,進行求助信息調查,積極為貧困求助者尋求愛心資助。近年來,每學期開學前夕,她都要將深圳等地愛心人士捐助的助學金,集中發放給登記在冊的貧困學生。
2008年,大方縣羊場鎮羊場村貧困生小勾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學,全鎮轟動了,小勾一家人卻被6000元學費難住了。家裏好不容易湊了2000元,鎮裏領導捐出1000元,離開學時間越來越近,學費只湊到一半。
為了讓兒子上大學,小勾的父親準備借高利貸。孫影聽說這事後,馬上找到小勾家,掏出她身上僅有的3000元。後來,孫影向在博客上認識的一位好心人尋求幫助,這位好心人當即答應幫助小勾讀完大學。
5年來,孫影徒步上千公裏,走訪了大方縣、赫章縣等地山區8所貧困學校的300多名貧困生家庭,一方面把需要幫助的貧困生的信息資料,通過朋友傳遞或者在她的博客發布,並為他們找到了資助人;另一方面,遇到愛心人士的定向捐助委托,孫影忙碌的身影即刻消失在大山之中,按捐助者的要求落實捐助對象。她把每一筆捐贈款都登記好,在博客上公示,並給每一位捐贈者都寄去了感謝信。她說:“有了這些好心人的幫助,感到更有勇氣和毅力把事情做下去。”
孫影所在的鞍山小學,1963年建造的二層教學樓已成為一棟危樓,找不到玻璃完整的窗戶,窗扇搖搖欲墜,教室沒有門、沒有燈。學校沒有操場,廁所是用土墻簡單圍砌而成。認真、執著的孫影突發奇想:能否在深圳找一家愛心企業捐資,將學校已成危房的教學樓重新改建?她撥通了“募師支教”發起人許淩峰的電話,講了自己的想法。
不久,許淩峰來電說,深圳一家公司的董事長願意捐款25萬元,幫助鞍山村建一所希望小學。聽到這個消息,孫影激動得跳了起來。2006年10月27日,“許淩峰募師支教希望小學”在鞍山小學舉行了奠基儀式。為了用有限的善款蓋出最省錢、最實用的教室,對建築施工一竅不通的孫影在支教之余,開始與泥水工、木工、油漆工打交道,邊教學邊當監工。孫影自豪地說:“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省下錢來,比如課桌椅就是我們自己雇木工做的,省下的錢我們又建成了學校圖書室、體育活動場地等。”
一年後,“許淩峰募師支教希望小學”終於落成。180多名學生告別了危房校舍,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教室。緊接著,孫影又找到愛心人士捐了100多套課桌椅,給學生捐贈了180多套校服以及雨鞋、雨衣、雨傘,甚至孩子的校服。
由孫影牽線、愛心企業解囊捐建的4所希望學校,從選址、施工設計、采購材料、施工監理,到工程驗收、落成剪彩,孫影均全程參與、跟蹤負責,儼然一個“女包工頭”。一位捐款建希望小學的深圳老板坦言:從規劃、施工、建成到投入使用,自己從來沒有過問也沒去貴州現場看過,“因為我信任這個女孩”。
隨著公益項目的增多,孫影也不得不一次次放棄返回深圳的機會,繼續留在大山深處,為完成愛心人士的心願辛勤奔波。2009年8月,孫影獲免試破格調入深圳市關愛辦。但孫影舍棄不下大方縣的誌願服務項目,只工作了3個月,就辦理了停薪留職,繼續開展誌願服務。(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