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教苑肖像
  

鄧偉民:一位教師的詩意人生 (圖)




        2011年4月,隨著歌曲《那一片紅》從18000余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進入“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征集活動的終評,人們開始記住它的曲作者,有著一頭飄逸長發的鄧偉民。

  然而,翻看鄧偉民的履歷,你會發現,這位來自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普通教師,早已是聲名遠播。他曾兩次捧得中國音樂界的唯一綜合性大獎——“金鐘獎”,並榮獲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有三首作品(作曲)獲共和國五十周年音樂作品獎……

  盡管在創作上獲獎無數,但鄧偉民最為看重的,是牢記作為一個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選擇了教師,也就是終身選擇了‘愛與責任’”。當第一次走上講臺,第一眼看到學生們那渴求知識的眼神,鄧偉民就深深體會到了“責任”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為了能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鄧偉民每備一節課都要查閱大量的專業資料,追蹤學術熱點,更新專業知識,完善教材理論框架,力求把課講“活”、講“新”。他主講的《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和聲與復調》等主幹課程,在闡釋基本理論框架的同時,引入大量音樂作品信息,深受學生的好評。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的2010級博士生熊小玉同學,至今還記得鄧偉民給自己上課時的情景:“鄧老師的課非常生動,課堂氣氛一直都很活躍。他十分註重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都特別喜歡聽他的課。”

  當前,隨著教學手段的日趨現代化,許多的大學老師越來越熱衷於使用電子白板和PPT教學,隨堂練習、作業批改已漸漸不再成為他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了。但對於音樂學院的學生來說,最值得享受和感動的時刻,卻正是鄧偉民老師一次次地為他們批改作業的時候。

  每次批改作業,鄧偉民總是把同學們一個一個地叫過去,然後當面指正並在鋼琴上表達出來,直到同學們弄懂為止。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增多,一屆音樂本科班往往都有上百人,每批改一次作業至少需要花上七八個小時。盡管這樣,鄧偉民還是把批改作業的教學習慣保留下來,對此,同學們都心懷感激。但鄧偉民卻說:“批改作業是老師的一項本職工作,責任心是老師最起碼的師德。我只是盡可能地把所掌握的知識,通過作業批改,通過在琴鍵上的直觀表達,一點點地傳遞給同學們,讓他們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悟。”

  盡管教學多年,經驗豐富,但鄧偉民始終堅持充實自己,努力汲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並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特別是學生的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針對音樂學院學生的特點,鄧偉民構建了以“賞讀、分析、創作、表演”為流程的“賞—析—創—演”四步教學法。

  “賞”,即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賞讀,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強化學生的自主知識建構,提升學習能力,擴大學科專業知識視野;“析”,即師生共同對音樂素材進行分析,通過移情共感,培養學生關註音樂文化現象、領悟音樂魅力、養成審美習慣、發展音樂想象力;“創”,即引導學生進行任務驅動式的創作性學習,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分別明晰具體創作任務,要求學生基於閱讀和豐富的生活體驗進行音樂創作,在創作中鍛煉審美思維,提高音樂創作技巧;“演”,即通過表演實踐,體驗作品內涵,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培養下,學生在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培養,音樂創造能力明顯提高,在各類大獎賽中屢屢獲獎。他的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多次榮獲一等獎;參加“重走長征路”大型藝術實踐活動,反響強烈;參演新版贛劇《牡丹亭》,並在第七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近六年承擔了教育部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演出活動等,效果良好。

  30年的教學生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辛勤付出,換來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的榮耀和成就,也收獲了事業上的輝煌。他被評為江西省教學名師,主講的《基礎和聲》獲全省首批高校“優質課程”,4次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

  三尺講臺上,鄧偉民的嗓音依然洪亮,用那如歌般的輕揚旋律,暢意書寫著自己的詩意人生。(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1-06-2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