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像走到了一個岔路口,不知道往哪邊走” 記者 白桄 攝
一天只吃一頓飯,很少說話,每天不是發呆,就是蒙頭大睡。一個星期了,小良(化名)都是這樣度過的。參加高考,還是不參加?小良和家人各有各的見解,他們都覺得對方說得有道理,可又都不肯放棄自己的想法。
小良今年18歲,在長春市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
上小學的時候,小良是個上進心挺強的孩子,學習也不錯。可後來,成績就不太理想了,特別是中考。
就在中考結束後,媽媽偶然發現了小良桌子上放著一摞稿紙,很厚,仔細一看原來是兒子寫的小說,有10萬字。
小良告訴媽媽,他喜歡寫作。小良寫的第一本小說是懸疑科幻小說,在同學中間很有市場。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良通過網絡聯系到了《萌芽》雜誌社。很快,他寫的幾篇小說在該雜誌上露面。
不久前,他將一部小說的初稿推薦給雜誌社,讓他沒想到的是,雜誌社向他約了稿,連載還會幫他出書。可馬上就要面臨高考,學習時間特別緊張,如果寫小說,勢必影響學習。
為了寫小說,小良找到了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參加高考了。”
剛聽到兒子的這個想法時,媽媽驚呆了,火氣一下就上來了:“這純粹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舉動。”接下來,這個想法又遭到了爸爸以及周圍所有人的反對。大家一致認為,他的想法很幼稚,不參加高考,不考上大學,沒有文憑,他以後根本就沒法找工作。
這讓小良左右為難,小良說,他很痛苦,感覺自己好累。
而媽媽在仔細了解兒子的想法後,也覺得兒子沒有錯,可現在,參加高考還是不參加,著實難為了一家人。
對話小良:“我就像走到了一個岔路口”
在小良媽媽的配合下,記者見到了小良。
小良把好多寫得密密麻麻的本子擺在記者面前。我們的對話就這樣開始了:
討厭為了考試而學習
記者:你什麽時候喜歡上寫小說的?
小良:我討厭命題作文,老師留的作文題目我不感興趣,所以別看我發表了許多文章,可我的作文成績是很差的。那是初二的時候,老師說讓我們寫一首詩,我就寫了一首,當時在全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我就喜歡上了寫詩,寫了不少,後來,我就嘗試著寫小說了。
記者:你都什麽時間寫啊,不影響學習嗎?
小良:我都是在學校寫的,在家很少寫,在家主要是學習,怕父母不讓。
記者:聽媽媽說,你不太喜歡學習?
小良:我不是不喜歡學習,只是不喜歡這種方式的學習,我從骨子裏討厭為了考試而學習,從小就有這種想法。有一次小學課堂上,老師讓每個同學都到前面說自己的理想。好多同學都說以後要當科學家啊什麽的,我當時就說,我的理想就是取消考試,當時老師和同學們哄堂大笑。他們可能認為是小孩子的玩笑話,但我是認真的。
不想復製韓寒的人生
記者:我覺得寫小說和參加高考並不沖突,先考上大學再寫小說也可以呀!
小良:現在書商答應為我出書,這個機會對我來說挺難得,我必須用這段時間來寫作。如果上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大學,荒廢我的人生,不如寫小說,況且對於寫作這條路我很有自信。我覺得我們的人生道路就像是命題作文,大家都走同樣的一條路,根本不會顯露你自己的才華。我不想我的人生也是一篇命題作文。
記者:你一定知道韓寒吧,我覺得你有些想法挺像他的。
小良:嗯,我倆有些像,我喜歡韓寒,但絕不想做韓寒,出書不是為了去復製他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不可能去復製。我有許多想法,但現在,都無法讓我去實現。我覺得我就像是生活在一個籠子裏,這個籠子還很小,我可以不要自由,但最起碼可以給我一點兒空間。
記者:這幾天,你的表現讓媽媽很擔心,她害怕逼你太緊了,會適得其反。
小良:我現在挺矛盾的。前幾天,我也和書商溝通過,讓他給我些時間,讓我參加完高考,但書商一直沒給我答復。我現在覺得有些累,每天不知道想什麽,我就像走到了一個岔路口,不知道往哪邊走。我也想不出什麽法子,都一個星期了,我都沒想通。
無奈的寄托方式
小良的一篇小說題目是《作弊》,小說裏有這樣一段話:“人在某一方面可能會有極高的天賦,而這時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方法加上適當的引導,潛能必定被激發,顯然,中國的教育方式正在扼殺這部分孩子的潛能。”小良的好多想法,都通過他的小說去宣泄,也許這是一個孩子無奈的一種寄托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