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隨著各地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的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了創業歷程。在夢想變為事業的過程中,一些大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一些大學生卻初嘗奮鬥的艱辛。
遼寧省01號“自主創業證”申領者解洪誌,2003年10月所創辦的朗為專業家教公司在沈陽已小有名氣,月營業額由最初的不足500元,到現在的萬余元;任課教師也由最初不足10人,發展到現在的4家分校,專兼職教師240余人。
“創辦家教機構的念頭是我在大二時就開始有的,那時,我在課余時間為別人做家教,便仔細研究起家教行業的經營方式來。”畢業後曾在一家企業擔任過1年市場部經理的解洪誌說,自己在市場調研時發現,此前沈陽的家教市場很不正規,存在一批黑中介,崗前培訓基本為零,就有了創建一種全新的規範家教模式,為學生量身定做個性學習方案的創業想法。
與解洪誌已在業界初步站穩腳跟相比,剛創業不足半年的沈陽大學畢業生小陳卻正在經受“金融風暴”的侵襲:他所開設的小飾品店幾個月來營業額均未達到預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半年的房租3萬元,進貨成本2萬余元……”在小陳的設想中,小飾品適應人群廣、利潤高,只要經營得宜,約一年就可收回本錢,實現盈利。可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購買人群大為減少,每個月就連房租錢都賺不回來。小陳說,他已經在網上開設了“網店”,還在尋找一些批發經營機會,以降低成本,挺過“寒冬”。
沈陽市人事局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韓宏興指出,一些學生並不具備與創業相關的條件、素質,多次就業不成,無奈之下選擇創業,這種沒有經過前期積累而盲目的創業並不可取。畢業生創業要因人而異,一定要考慮自身條件,不能攀比。創業之初應該選擇風險小、投資小的企業,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以及資金後,再逐漸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