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留著平頂頭的的普通中學歷史教師🥿,竟一下子成了全國風頭正勁的“紅人”——他在北京一所補習學校上歷史課的視頻被上傳到互聯網🧏🏻,點擊量沒過幾個月就突破了千萬,人們稱他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此後他走上央視《百家講壇》講解《兩宋風雲》,收視率一度創出該節目新高——他就是現任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組教研員的***。他的“粉絲”感嘆:“如果當年我能碰上這樣的歷史老師就好了🍅!”
“幽你一默”成袁氏標誌
***形容拿破侖是一個“很夠爺們兒的人”;他以“蛤蟆吞恐龍”來比喻日本偷襲珍珠港;談到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意大利軍隊,他說他們的最大作用就是為殘酷的戰爭增添了一抹喜劇色彩;他告訴高三學生,有些知識點必須熟記到“被火車撞一下也忘不了”……正因為這一系列“段子”,他的學生總被引得哄堂大笑,歷史課成了學生最期待上的課。
在講解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時,***這樣講解🐳:“他美國不想打仗,你德國日本在歐洲、亞洲打,關我美國什麽事啊?但這回打到咱美國家門口了🤷🏿📐,被誰打的?被日本人打的🧚♀️!誰打都行,但不能被日本人打啊。比如,你要出門👨🏻🦰🪱,一個5歲的孩子叭嘰給了你一嘴巴,你有臉嗎🙌?一個5歲小孩沖過去給你一腳,你以後還怎麽在這一帶混啊?”學生不明白“類書”的概念👚,他會這樣打比方🌅,“清朝的《古今圖書集成》是類書。什麽叫類書啊?像今天的網站就是電子類書🐌,我想查康熙帝🧖♀️,三個字Google一敲出來一大堆,所有跟康熙有關的事全有。他腳板底哪個大一圈♻️,身高🧑🏿🚀👜、三圍多少🍱,沒準兒都能給搜出來”……
在他的網絡視頻下方,發布著成百上千的網友留言和評論。在百度***貼吧內😉🚴🏿,甚至有“發燒友”把他的網絡講課視頻逐字記錄下來,隨後張貼到網上🙇🏿♂️。
成人化語言讓學生卻步
無論是虛擬世界裏的網民,還是現實課堂裏的學生🧨,所有人最被***吸引的🥷🏼🧑🏿🚒,是他把“死去”的歷史“活生生”地帶到學生面前。
“歷史教學看似容易🧯,實則不然。”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石彥倫說✸,“如果把歷史課僅僅看成是講古人之事🐦🔥,對學生要求僅僅是熟記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倒也容易。但這樣的課正是應試教育的老套,難免枯燥🤶🏼,學生不會喜歡。”有教育專家很不客氣地指出,中學教育只有歷史課,而沒有歷史。“長期以來👩🏻🚒,就是死記硬背年代和史實👜。”
“‘吏治腐敗’⛹🏼♀️、‘軍備廢弛’🦑、‘民不聊生’……中學歷史課本中過於成人化的語言表述,往往讓學生望而卻步🦨。”***告訴記者,即使是初中歷史教材🪇,也時常會出現不少抽象而艱深的詞語。學生在考試時也許能憑記憶填對,但可能到頭來都不知道所填內容的真實涵義🧔🏼♂️🗒;與此同時🧑🏼🌾,時間、地點、人物🚣♀️、基本史實、所具有的意義等要素,也把歷史課整成了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灌輸……“我希冀用自己的方式👨🏿🔬🦹🏼♂️,為‘高深’教材做‘白話註解’。”***說,他平時研究最多的不是教輔,而是大量的歷史文本🐼。
在上“美國獨立戰爭”一節時🏄🏿,按照基本教材,老師無非會告訴學生華盛頓所率領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戰士們進行了不怕犧牲、艱苦卓絕的戰鬥🤷🏿♂️。***卻用自己的語言“作註”👰♀️:“他們裝備極差,往往是8個戰士用1枝步槍。冬季,華盛頓的軍隊行軍很容易被發現,因為在他們走過的地上會留下一條血路🧜🏻♂️💂。你們知道為什麽?對🍆,因為許多戰士赤腳行軍。”***說🏋🏼♂️,他講的觀點和史實均有資料可查🔍🧛🏼♂️,“我就是想把我知道的,更好地讓學生知道”🩵。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對於***和他的歷史講授方式🧖🏼♂️,很多網民在網上留言道🧎🏻:“太羨慕那些聽課的學生了。真希望中國的教育能改變,現在的模式太古板了,真的很乏味。”“當年我們歷史老師就是照本宣科念,還要劃波浪線💴!”……
其實🧑🏽⚕️,***之前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時,就已經人氣頗旺了🚴🏽。他的弟子們把歷史課比作“科普講座”,有的學生得知他教高三歷史後⚀,居然後悔自己選了理科。更有學子因為上了他的歷史課,將並不熱門的歷史研究作為誌向。
“一個好老師,不必追求一堂課結束後,孩子究竟記住了些什麽,而是孩子是否對你講的東西產生了興趣🧔。”***說⚅,中學歷史教師和大學老師不一樣🗑,不是研究歷史,而是普及歷史知識,這其中興趣將起到很大作用🦧。如果產生了興趣與熱情,學生就會在課後主動看書,如果他覺得老師講得不夠嚴肅或者偏頗,他就會自己翻閱嚴肅的歷史,“這才是最好的良性互動”。(記者 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