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美劍橋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


    中新網1017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消息,為慶祝成立20周年,美國劍橋中國文化中心近日在該中心華森市(Waltham)會址,舉辦了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邀中國大陸、香港以及美國的專家,從不同角度講談中文教育。

      這場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由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副董事長陶凱主持。應邀講談者包括北京海澱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彭瑋,波士頓公校世界語資深主任林遊嵐,布蘭岱斯大學中文部主任馮禹,劍橋中文學校副校長兼教務長湯曉等人講談,內容十分豐富。香港孔子學院院長陳瑞瑞也到會聽講、致詞。

      彭瑋當天以從校長的角度看中國教育改革為題,分享她看到的中國教育改革狀況。陶凱指出,與會者對彭瑋的經驗,大感興趣,提問踴躍。

      林遊嵐當天講談的是如何在美推展漢語教育”(Advanc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US)”。林遊嵐指出,美國的中文項目是80年代時,由Geraldine Doge基金會提供的種籽金開展起來的。90年代開始追求流利應用中文,到了2000年,就講究起教學要有標準。現在的新趨勢是越來越偏離紙筆式的測驗,改以個別學生為對象,一次一人,註重實際知識、也不講究只有一個答案的傳統評估方式了。

      她說,目前全美的幼兒園到12年級中文教育,學生人數增加快速,中文項目也穩定擴展,種類增加到包括部份沉浸式的學習,雙與同修,以及完全沉浸式學習等。教學方法上也開始追求能幫助學生流利使用中文。

      目前的中文教學,在4個方面要求改善,包括教師素質,以標準為基礎的課程,以表現為基礎的評估,專業發展等。

      在教師素質上,中文項目要求老師有語言上、文化上、兒童發展、第二語言等知識,具備教室管理、教學策略、與不同背景學習者合作、使用科技、溝通等技能,在心態上思想開放、願意與同事合作,願意追求專業成長,能夠反省等。

      在課程設計上,要采用21世紀的語言學習標準,使用ACTFL幼兒園到12年級的表現準則,使用麻省外語教學框架,NAEP的世界語藍圖,以及先修課程(AP)的內容等。要能夠使用主題教學單元,在一開始就設定教學目標,決定什麽是可以接受的證據等。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

      林遊嵐強調,在美國教育界也遭逢經濟打擊,經費遭刪的情況中,中文教育卻一枝獨秀,更為熱門,教中文的老師們可謂十分幸運。但有心擔任中文教師者,應該要有不斷追求專業發展的心理準備,或是自己組成個小的學習小區,或是利用網絡科技,部落格,Wiki space等,彼此分想資源。她也勸老師們參加專業組織,以期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在中文教學的未來前景上,林遊嵐指出,將來會更需求高質量的中文教師,能夠教授從幼兒園到16年級的課程,評估都將采用以意義為標準的方法,學習小區會越來越緊密。

      當天還有馮禹談“AP中文考試的特點和對未來中文教學的影響。湯曉以體味海外中文教學中文教學的經驗與體會(新聞來源:中新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1-10-1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