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我國擬在中小學試行學術休假


2011都江堰國際論壇昨日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外教育部門的官員,國外國內知名教育專家及學者等嘉賓,以公平·質量·國際化為主題,圍繞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熱烈交流,分享教育發展新思路、新方法,助推成都教育發展再上新臺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教育復興在於教師,教育公平的核心問題也在教師。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人才隊伍?如何緩解各大城市擇校熱難題?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權威人士。

公平和質量是全球教育的任務

公平和質量是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任務和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說,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系統地倡導對教育采取全納及全方位的視角。她表示,全球教育都必須致力於縮小公平差距,如果我們不能惠及邊緣化群體,保護弱勢群體,那麽我們所取得的所有成果都將前功盡棄。我們必須從幼兒抓起,越早越好。中國承諾要普及學前教育,並投入更多的資源支持農村、貧困以及少數民族地區,這是有利於貧困人口的智慧政策。

博科娃透露,縮小公平差距還意味為女童和婦女提供高質量教育機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5月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共同啟動了女童與婦女教育國際夥伴關系。這一倡議主要關註女童的中等教育以及婦女的掃盲,這對於很多國家都是薄弱環節。

博科娃認為,教育的質量是很多國家需要克服的另一個難題,我們必須理解導致欠佳學習成果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改善學習的針對性。在這個日益變遷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所有人應該有能力去迅速適應新的環境,解決問題,理性思維並保證做負責任的公民。

我國擬在中小學試行學術休假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透露,為提升基礎教育人才隊伍,教育部剛剛擬定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和名校長培養人才計劃,將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並大力培養造就中小學名師和名校長。

王定華介紹,教育部即將啟動的人才計劃擬建立中小學名師和名校長每5年享受半年學術休假製度,以在此期間進行高級研修。他說:我們計劃選一些骨幹教師,每5年安排半年的學術休假——這半年他們就不用再教課了,可以在國內外進修提升。這樣,他們中就可能產生一些教育家。

針對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小升初擇校熱難題,王定華說,關鍵還是靠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他認為有兩個措施可緩解擇校熱,緩解一些大中城市的小升初擇校熱問題,最主要的是靠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使教師在學校之間能合理流動,校長也不僅僅在一個學校任職。同時我們也鼓勵把一部分優質高中的招生名額平均分配到轄區的各個初中。

本報記者 周波

《成都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1年)》

成都多種方式促進

城鄉辦學資源均衡配置

本報訊 (記者 周波) 昨天,在2011都江堰國際論壇上發布了《成都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1年)》,該報告認為,我市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現代教育體系,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城鄉辦學資源均衡配置,教育現代化實現了新的突破。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從2003年開始,我市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中之重,開啟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探索之路。通過運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從發展規劃、辦學條件、教育經費、教師配置、教育質量、評估標準等六個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穩步推進,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廣作用的經驗和模式。

我市始終堅持把政府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主體,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城鄉辦學資源均衡配置。據了解,近年來我市加大教育經費投入,重點向農村傾斜,努力促進了城鄉辦學條件標準化,硬件配置趨於均衡。我市在分步實施學校布局調整和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積極關註弱勢人群的子女教育,將農民工子女上學納入城鎮學校體系,將中小學生健康納入醫療保障體系。我市還探索城鄉學校捆綁發展和教育集團化發展新體製,輻射優質教育資源,拉動城鄉教育聯動,並實施教育質量評價和監測,積極引導教育均衡發展。

我市按照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緊緊圍繞全域成都的發展戰略,統籌配置全市優質教育資源,著力推進發展規劃城鄉一體化辦學條件城鄉一體化教師配置城鄉一體化教育質量城鄉一體化評估標準城鄉一體化教育經費城鄉一體化等六個一體化。大力推進校區校點村小管理體製、城鄉聯動職業教育管理體製、市域統籌的教師管理和使用機製、城鄉覆蓋的教育資助機製、區域合作災區教育水平提升機製、全球視野的教育合作機製等方面的改革,增強了成都教育改革發展的系統性、銜接性和有效性。實現了學校標準化建設滿覆蓋、優秀師資滿覆蓋、特色發展滿覆蓋的三個滿覆蓋

《成都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報告(2011年)》

成都義務教育均衡程度持續提高

本報訊 (記者 周波) 昨天開幕的2011都江堰國際論壇發布了《成都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報告(2011年)》。該報告顯示,我市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程度持續提高,義務教育校際均衡情況總體良好,義務教育城鄉學校間差異不斷縮小,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入學成績顯著。據悉,市教科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組在今年2—8月,對全市2010年度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發展狀況進行了監測。

據介紹,此次監測以全市義務教育階段838所公辦學校為監測對象,其中小學471所、初中231所、九年一貫製學校136所。監測指標包括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生均教育技術裝備值、小學和初中畢業考試(或者質量監測)一次性全科及格率等14項主要指標,並增加了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入學情況等反映特殊群體受教育機會公平的指標。

監測結果顯示,我市學校教育經費配置和教學儀器裝備配置的均衡程度2010年有明顯提高,各區(市)縣小學、初中、九年一貫製學校,除辦學條件差異較大外,其余指標校際均衡狀況良好——小學校際均衡程度很高,小學、初中、九年一貫製學校校際間師資配置均衡程度進展明顯。據介紹,2010年我市接受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入公辦小學一年級的總數占全市小學入學新生總數的近20%,比例最高的區達到49%—62%;進入公辦初一的總數占全市初中入學新生總數的近15%,比例最高的區達到40%—65.7%

在小學的13項二級指標中,城鄉學校基本相當的有4項,農村小學強於城市小學的有4項;在初中的14項二級指標中,城鄉學校基本相當的有3項,農村初中強於城市初中的有4項;在九年一貫製學校的19項二級指標中,城鄉學校基本相當的有6項,農村九年一貫製學校強於城市九年一貫製學校的有4項。據了解,農村學校強於城市學校的項目主要是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等。

專家點評:

成都給全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國家總督學顧問、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對昨天發布的《成都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報告(2011年)》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成都多年來為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特別是通過城鄉一體化推動教育公平,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他說:成都市政府采取了大幅度的政策傾斜,增加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同時采取城鄉互助的方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有效縮小了城鄉學校間的差距——成都市在這方面給全國提供了非常可貴的經驗。

陶西平認為,教育公平是一個世界級的教育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此還專門進行過研討,各國公認症結在於教師,聯合國在2009年還提出過教育復興始於教師的提法,認為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於教師。

數據點擊

成都有1099所中小學47所普通高校

根據《成都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1年)》統計,我市共有中小學1099所,幼兒園1691所,普通高校47所(其中市屬高校4所)。全市在校中小學生共156萬人,在園幼兒29.5萬人,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58.9萬人,碩士研究生6.2萬人。中小學教職工10.6萬人。

2010年,全市近100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課本費和作業本費,近7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了零費用入學。

學前教育:

2010年,全市幼兒園辦園數量增加33所,在園幼兒數量增加30886人,專任教師增加1847人。截至目前,市級財政已分期投入4000萬元用於標準化中心幼兒園的建設。目前,全市77個農村鎮(鄉、街道)已建成農村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到2011年底,全市將完成232所農村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建設。

義務教育:

2010年我市實施初中學校提升行動計劃,提升83所初中學校辦學水平;全市小學生均教育技術裝備值由2006年的527元提高到898元,初中由650元提高到現在的1300元。我市還加強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去年在全國首次對外發布《義務教育校際均衡監測藍皮書》。

普通高中:

我市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目前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規模增至1830人,公辦普通高中校均規模首次突破2000人;三類示範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2009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上線率達46.67%(含藝體),專科上線率達90.3%,高考萬人上線率達到52.53%

據介紹,石室中學、七中、樹德中學三個教育集團已經形成規模:石室教育集團覆蓋8個區域,校點數達到10個,集團規模達到20000人左右(含初中5000人);七中教育集團覆蓋6個區域,校點數達到12個,集團規模達到21000人左右(含初中7000人);樹德教育集團覆蓋10個區域,校點數達到15個,集團規模達到29000人左右(含初中5000人)。

職業教育:

2010年,全市區域內中職招生10.65萬人,比2009年多了17418人,增幅為19.6%;在校生26.11萬人,比2009年多了39968人,增幅為18.1%;畢業生就業率為98.96%,對口就業率為79.3%,畢業生雙證率達到80%以上。我市通過調整專業和課程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規格,發放教育券等,大力改善了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並不斷提升了高職教育質量。

高等教育:

2010年,轄區共有高等院校47所(市屬高校4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7所,獨立學院7所,高職學院23所。

終身教育:

2010年,全市共向20萬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城鎮失業人員發放就業培訓券,培訓農民工25萬人。依托成都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網絡和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充分整合區域教育機構的優質資源,形成以社區大學和20所社區教育學院為龍頭,以219所鄉鎮成人學校(社區教育學校)為骨幹,以1666所村社區教學點和1034所中小學資源開放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現代化、開放式的社區教育網絡服務體系。(新聞來源:成都日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1-08-0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