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大學校長需要退出學術委員會嗎?


作者:羅誌田

把校長視為校園裏行政的象征,本身就是一種特別行政化的思維

近來媒體突然關註起大學校園裏的學術決策問題。針對我們大學裏行政幹預學術、擠壓學術空間,用行政手段處理學術問題的弊端”,頗有人主張強化學術委員會的作用。後來有大學校長退出了學術委員會,被視為去行政化的典範,甚得媒體稱贊。

然而,大學本是教育和學術機構,那裏到底有多少行政?校長是主管教學科研還是行政?曾在大學念書的媒體人,不妨先稍事斟酌,再唱贊歌不遲。進而言之,把校長視為校園裏行政的象征進行約束,究竟是一種去行政化的舉措,還是一種特別行政化的思維?我是有些困惑的。

我們現在的確充斥著把校長行政化的思維,特別能體現中國特色(別處就少見)。不僅校長,院長、系主任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了。一個最直接也最明顯的象征,就是現在通行的任期製。有的大學明確規定校長任期不能超過兩屆,有的雖無明文,卻以不成文的方式執行著。更有大學明確規定:院長、系主任也只能任兩屆。這背後潛藏的思維,當然都是把這些位置視為官位,所以要按官場的方式處理。

群眾的眼光是很起作用的。很多時候,被他人視為行政人員,似乎就不能不真管行政;行政管多了,可能漸漸淡忘了自己本來是當管教育和學術的。且若被人人看作官員,而自己的行為太無官象”,可能會覺得有些讓人失望。結果,盡管本非行政人員”,為了不使自己對不起自己,也不讓人失望,遂不得不行政化起來,不知不覺中也就拿捏起官場的身段來。我們常責備有些擔任管理的人一闊臉就變”,卻不知這裏也有我們自身的貢獻。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忘了一個經常被重復的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我曾說,一位希望能對學校建設有明顯貢獻的校長,若任期最多不過八年或十年,則不得不產生立竿見影的思慮,其規劃自不能太久遠。而更嚴重的問題是,按我們現在的官文化,一位平庸的校長,只要不犯錯誤,也照例會做滿兩屆的任期。這對一所大學的危害,實在不比優秀校長離任更小。

在一所大學裏,校長的作用不能輕視。校長不是,至少不僅是校園行政的代表,而是涉及教學科研大方向的決策人。我們的校長本是一個在校內也上有集體領導的負責人”,若再加一個多學科綜合代表會議對其約束”,他怎樣決策?決什麽策?

我的看法,目前大學裏的學術委員會,不啻一個多學科綜合代表會議,未必真能解決學術問題(詳另文)。即使我們堅持這種由委員會決定學術的體製,校長也不必退出。今日的校長多數都是院士或學科帶頭人(現在大學黨委書記也多半是學術帶頭人),一位學有所長、肩負重任的學者,為什麽要回避學術決策?

集眾性學術問題的解決”,當然涉及權力。大學裏一個任期較長、成員固定的常設學術機構,有校長參加,應可強化決策的推行。而校長參加了,委員會也未必就會成為代校長立言的機構。我們千萬不要仿效不仁者見不仁的取向,把那些學術委員都預設為一群當著校長一套背著校長一套的小人。若真如此,我們還能期望這些委員有什麽建設性的作為嗎?那就不是校長應否退出學術委員會的問題了,而應當先改組學術委員會,把那些可以在校長面前說或說的人吸納到學術委員會裏來。

按照現在流行的行政化思維,若因校長代表行政故應退出學術委員會,那副校長呢?院長、系主任及其副職呢?這些人都退出各級學術委員會後,學術在校園裏的影響力就能得到強化嗎?又能得到何種程度的強化?若是校長一人退出,而上述這些人仍在(甚至基本由這類人組成),似乎表演性質大於實質。今日官員的表演已漸成常態,但大學非官場,恐怕不必效尤。

簡言之,大學校長參與或退出學術委員會,若是個人行為,便無需大書特書;若要提倡校長群體退出,最好先有所論證,再付諸行動不遲。大學裏需要的是建設性的改進,與其思考或推動什麽人退出這類象征性的表演,不如思考目前這種學術委員會是否必要。若不必要,怎樣在學術決策中真正發揮學術的力量?如果必要,則其怎樣運作更好?(新聞來源:南方周末)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1-07-1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