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研發出針對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檢測試劑
本報訊(通訊員平揚 記者馮國梧)“毒黃瓜”等受汙染蔬菜引起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在歐洲蔓延趨勢不減,引起民眾恐慌。由南開大學專家領銜完成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可迅速有效地檢測出果蔬內是否含有該毒菌。作為國內唯一“對症”的檢測試劑,它正在運用於全國“疑似”果蔬檢測,為國民食品安全“護駕”。
這項由南開大學泰達生物技術學院院長王磊教授領銜完成,由南開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傳染病預防控製研究所與天津生物芯片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開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系列檢測技術,包括診斷血清產品和PCR、熒光定量PCR產品,適用於各層次的檢測單位。
PCR檢測技術依托先進的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僅需要1天時間便可獲得檢測結果。目前系列產品已經運往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及廣東、湖南、浙江、山西、上海、湖北、山東、河南、甘肅等國內多個省市的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或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保證我國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苗頭,確保我國人們的健康不受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的侵害。
王磊介紹說:“此次疫情由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導致。由於南開大學長期以來承擔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研究,實驗室擁有的豐富數據資料和先進檢測平臺,使得我們能夠及時做出最敏捷的研發。”
天津生物芯片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總監劉洪波告訴記者,目前課題組進一步開發了基於免疫磁珠的大腸桿菌O104快速富集技術。這項技術的特點是,把O104特異性抗體結合到一種特殊的微型鐵珠上,使用磁鐵可以把和O104抗體特異性結合的細菌“吸”到一塊,提高了敏感性。使我國檢測和分離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產品在近期將運往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並向全國推廣。 (新聞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