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校官退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咋協調




陶小莫 繪

一段時間以來,吉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校領導紛紛退出學術委員會,並以此作為突破口,探索高校如何協調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力,探索在現有情況下,如何更好地維護學術權力。

  校領導退出學術委員會,只是推動高校內部管理體製改革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實現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利的分離,並非一個文件就能做到,還需要一個過程。如何真正平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怎樣從體製機製上保證?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布了調整後的學校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除分管副校長之外,此前進入學術委員會的其他兩位副校長以及各學院院長、副院長全部退出。而早在2000年,該校校長吳漢東主動提出,學校和學院一把手校長、院長不兼任學校和學院的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徐敦楷教授介紹,此次去行政化的重點是副校長等學官從學校和學院的學術委員會退出。


   行政與學術分離

   學術委員會中校領導太多,難免會把行政思維帶進來。學術自身發展規律與行政操作經常產生矛盾,這種現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

  “目前我國大學普遍存在行政化傾向,而高校自身能夠找到的一個突破口是改組校官從學術委員會退出。”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馬敏說。

  社會各界一直對高校去行政化呼聲很高。2010年兩會期間,就有不少代表、委員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要有時間表和路線圖。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發展戰略組成員,他認為,高校行政化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有教育的問題,也有社會方面的問題。但高校去行政化是一種趨勢,希望步子能快一點。

  武漢大學教授彭富春說,高校的行政化趨勢會損害教書育人、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教育本性。它傷害了教師的積極性,迫使部分教師轉型走行政化路線,而個別人掌握行政權後,反過來又侵吞學術資源。

  因此,無論是華中師範大學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或是其他近年來在高校去行政化方面有所作為的高校無不以改組學術委員會為突破口。

  從未擔任任何行政職務的會計學泰鬥郭道揚教授就是從2000年開始,擔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至今。而2011年調整後的學術委員會由此前的22人調整為19人,主任仍由郭道揚教授擔任,副主任只設一名。之前,設有三位副主任,分別由一位校黨委副書記、兩位副校長擔任。

  17名委員當中,除一名委員由科研部負責人兼任外,其余均為該校各學科、學院學術聲望較高的教授,無一人擔任行政職務。一位前委員因新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此次也被調整出學術委員會。學院學術委員會也照此精神改組。

  2010630日華中師範大學新一屆學術委員會23名成員中,除了1名分管學術工作的副校長,書記、校長等校領導全部退出,語言學家、普通教授邢福義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此前,學術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近1/4的成員是校領導。

  華中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邢福義教授說:“平心而論,雖然校領導大多能以公心對待學術問題。但學術委員會中校領導太多,難免會把行政思維帶進來。學術自身發展規律,與行政操作經常產生矛盾,這種現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 

   改革試水教授治學

  學術委員會代表學術權力負責評議,校長代表行政權力負責聘用。學術委員會在學術、學科、學者等領域集體決策,最大化地避免決策失誤。

  華中師範大學新的學術委員會運行近一年來,已初露鋒芒。邢福義第一次主持工作會議,就對學校二級教授的聘任條件進行審議並票決。最後結果是新增一項條件,調整了兩項條件,並行文成規。“過去此類事務是由校黨政聯席會或校長辦公會所代表的行政權力拍板,學術委員會對學者的事情也大多只能提建議,經常是提了也白提。”邢福義說。

  不僅如此,這個沒有校官的學術委員會還在一次具體的教授職稱評審中發揮了獨立於行政權力的作用。去年913日,該校學術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學校行政部門在審核二級教授申報資質時,發現有6位教授不符合規定條件,沒有參評資格。但學術委員會很多委員認為,這些教授的實際學術水平很高。經過外圍考察、現場答辯,學術委員會決定跨過“行政操作”的門檻,推薦其中兩人參評。最終,經校職稱聘任委員會評審,兩位教授均高票通過。邢福義說,兩位教授本來要淘汰,後來獲得參評資格,首項條件就是:校學術委員會推薦。邢福義說:“這說明學術委員會是認真的、負責的,我們推薦的人選得到了上下認可,贏得更多普通教師的支持。”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者、學科、學術問題主要由學者們決定已經形成規矩。以學者最關心的職稱為例,該校實行學者的職稱評聘分離,學術委員會所代表的學術權力負責評議,校長代表的行政負責聘用。一般情況下,校長應尊重學術委員會的評議結果,同時也保留否決權,特殊情況可以駁回,重新交由學術委員會投票。學術委員會在學術、學科、學者等領域集體決策,充分討論,可以最大化避免決策失誤。

  不過,邢福義也擔憂,在現有體製下,校領導的態度關系著改革的初期進展和最後成敗,如果換了對官位有所追求的人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就可能出現其他情況。而在馬敏看來,這項改革只是局部突破,目前剛開頭,也不夠徹底。還需有步驟地系統化推進。“不客氣地說,我們離改革的預期目標還有十萬八千裏。”馬敏說。

    改善治理結構合理分配資源

    如果沒有良好的製衡、監督機製,即使資源配置權完全歸於學術,也會存在不合理現象。“教授治學”主要解決將學術資源配置權回歸學術權力的問題。 

    從現狀來看,許多高校除了職稱評審由學術性組織如職稱評審委員會擔任外,高校的學術權力很大程度上為行政權力所取代,權力中心向上偏移。由於權力過於向行政集中,削弱了學術權力的發揮,造成學術行為的行政化傾向。

    從現狀來看,許多高校除了職稱評審由學術性組織如職稱評審委員會擔任外,高校的學術權力很大程度上為行政權力所取代,權力中心向上偏移。由於權力過於向行政集中,削弱了學術權力的發揮,造成學術行為的行政化傾向。

 “頂尖學者做校長,在集學術威望與黨政權力於一身後,容易形成本位主義和學術霸權,會把資源和機會傾斜給自己所在的學科,更有甚者,以自己的專業思維去思考其他學科和整個學校的發展。”徐敦楷說,“學術發展也因此受到鉗製。”

  在外部環境高校難以左右的情勢下,如何處理好高校內部學術與行政的關系,校領導退出學術委員會是一個突破口。周洪宇認為,高校要去行政化,學校內部,要讓教師更多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

   去行政化問題之爭實質是如何改善現有治理結構和改變資源配置體製的問題。改革和優化大學管理架構、提高運行機製的效率,是去行政化面臨的關鍵問題。

  馬敏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尊重教育的自身規律,建立現代大學運行機製,構建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和監督權力相互製約又協調運行的格局。改變垂直化、指令性、數量考核的政府化甚至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事實上,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並存,在高校管理中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去行政化不等於否定行政權力,兩者協調發展是高校資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條件。高校去行政化,必須建立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協調機製運行保障機製,協調機製建立的核心是合理劃分出兩者的權責邊界,並讓內部各種權力“各司其任,各負其責”。

  郭道揚說,在教授、博導評審公示出現異議時,學校將評判權交給學術委員會。學校充分尊重了學術委員會的評審結果。

  分析人士指出,新時代的“教授治校”應該是“教授治學”,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將學術資源配置權回歸於學術權力的問題。同時,也應充分考慮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建設與價值實現問題。(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1-06-04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