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香港教育局:教育產業非令教育“商品化”


     

      中新社香港5月26日電 題:專訪香港教育局:教育產業非令教育“商品化”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最新公布的“QS亞洲大學排行榜”前五名中,香港高校獨攬三席,校齡僅20年的香港科技大學更是名列榜首。驕人成績為香港發展教育產業贏得口碑。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美嫦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港府正推動公立與自資院校相輔相成地發展,而私立大學的壯大要從保證質量開始。

      港府自2009年起銳意推動包括教育在內的“六項優勢產業”。“教育在六大產業中非常特殊。強調‘產業’絕非要令教育‘商品化’。”李美嫦說,培植教育產業的目的是鞏固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優勢,提升競爭力;長遠而言,期望形成協同效應,支援周邊產業,助力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

      國際化:儲備人才

      國際化與多元化是香港教育產業發展因循的兩大路徑。“香港可以說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教育也要保持這方面的優勢。”李美嫦說。

      她指,伴隨全球化而來的競爭,實際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是香港這彈丸之地最大的資源。教育要放眼世界,不僅指把新一代培育成國際型人才,也意味著必須在全球爭逐人才,為香港和國家擴大人才庫。

      近兩年,香港教育局與高等院校代表積極在亞洲區內推廣香港教育;而不同國家學生來港,及香港學生到內地或海外的交流活動,過去5年起碼增多1倍。

      此外,無論在大學招生、獎學金支援方面,還是事關簽證、留港工作等環節,香港均展示出求賢若渴的氣度。李美嫦列舉稱,2008年港府將大學非本地生比例上限由10%提升至20%,目前為13%左右;同年,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限製,至今有約1萬宗申請獲批;為吸引學術人員而設“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申請者遍布逾100個國家或地區……

      多元化:多主體參與

      據港府統計,2009年香港教育產業私營部分的增加值為163.86億元,占GDP的1.1%;就業人數占總體的1.8%。盡管沒有具體目標,但李美嫦認為,教育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清晰,即政府作為促進者,鼓勵不同主體參與辦學,從而形成靈活、多層面的教育體系。

      “把餅做大,不一定靠政府加大投入,還可依賴非政府範疇的壯大。”她指,為了公立與自資能夠“兩條腿走路”,形成相輔相成的局面,港府通過批地、貸款等環節支持自資高等教育界別的發展。而新近獲批的25億港元的“自資專上教育基金”,大部分將用於對院校質量的保證和提升。

      聯系內地:雙贏

      李美嫦亦與記者談及落馬洲河套地區為香港教育帶來的機遇。這塊港深邊界區的土地,計劃按照“以高等教育為主,輔以高科技和文化創意產業設施”來發展。

      “雙贏是一項重要原則,不僅服務香港,也要服務深圳。”李美嫦指,發展大綱仍處咨詢階段,收集到的建議既有指多所香港高校應集體共用,也有希望一間大學入駐,但這兩種方案都不甚理想。

      這塊能容納約2.4萬學生的土地如何利用才能發揮最大效能、為港深培育人才?李美嫦說,相信今年下半年深化方案會出臺。(完)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1-05-27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