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僅13%的大學生願意當保姆
導報記者通過發放問卷、網絡問答、電話采訪等方式,對100名大學生就“畢業後是否願意當保姆”、“願意(或不願意)當保姆的原因”及“對大學生當保姆的看法”等問題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名大學生表示願意在畢業後從事保姆一職,而這13名學生中有11人是女生。另外,4名大學生表示“到時候再看看”,77名大學生表示自己不會去當保姆,6名大學生還特別強調自己絕對不可能當保姆。導報記者發現,大學生不當保姆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願吃苦耐勞,而是觀念問題,說到底也就是幹這份工作是否有“面子”。
“成功的人都是從底層做起的”
“保姆已經不再是過去人們心目中的‘下人’角色,它是人們憑借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的工作,也是一種正常的行業,我們應該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它。”集美大學孔曉菲同學是一個對保姆行業很感興趣的人,她告訴導報記者,她有一位朋友,大學本科學歷,畢業後在某家政公司幹了一年就當上了業務主管,這讓孔曉菲一下子就嗅到了 “從基層做起的巨大發展空間”。
“現在競爭這麽大,就業形勢這麽緊迫,只要是有發展潛力的職位,包括保姆在內,我都願意去試一試。”她認為,工作是否基層並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很多出色的企業家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麽出類拔萃,他們也都是一步步從底層做起的!”
在采訪過程中,為數不多的 “大學生保姆支持者”中有9人(近七成)表示自己之所以願意當保姆其實與當前的就業形勢有很大關系。“現在找工作太難了,有個地方讓我先就業賺錢,總比整天待在家裏跟父母要錢好。”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的吳同學說,“當保姆也是一種磨練,或許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先就業,以後還可以再擇業。”
曾經在假期兼職當過保姆的廈門大學林琳同學願意當保姆的原因則比較特殊,“我之前的雇主現在逢年過節都會給我打電話,這讓我感到很溫暖。”她認為,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最重要的是能否有所成就,而雇主的 “熱情反饋”,著實讓她感到自己付出的勞動得到了真心的回報。“大學生當保姆,多跌份兒啊”
“大學生去當保姆,那是多‘跌份兒’的事啊?”
在近九成表示不願意當保姆的大學生中,關於“面子”的問題被提及的次數是最多的。華大林同學的說法可謂最具代表性,“其實大學生找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這 ‘稱心如意’也就是說出來是不是‘很體面’。大家都說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為什麽保姆行業中還會有‘高級保姆’的說法,這‘高級’和‘低級’不是高低貴賤之分又是什麽之分?”
林同學認為,大學生畢竟上了十幾年的學,畢竟受過高等教育,單投入多則就十多萬元,先不說當保姆回收不了成本,他們所學的專業知識也都白費了。“最重要的是,我要是當保姆,我爸媽第一個不同意,因為他們臉上絕對掛不住,這是要被親戚鄰居笑話的!”
廈門理工學院的張偉強調自己絕不可能當保姆,他認為當保姆作為女大學生在假期兼職的一種社會實踐可以被理解,但如果要將其作為大學生以後的出路,則“很荒謬”。張偉說,“大學生當保姆和大學的神聖格格不入,這只會讓全社會都覺得文憑不值錢,並對教育失去信心和重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即將面臨畢業的張偉正為自己找不到工作而茶不思飯不想,但他依然堅定地拒絕進入家政行業。
“既然社會需要大學生高級保姆,那麽為什麽不在大學裏專門設置這個專業?”集大的陳同學調侃說,現在大學裏教的專業知識和家政行業所要求的幼兒教育、家庭理財、心理學等專長都不相符,因此他認為,既然不具備職位所需特長,那麽大學生保姆也就只能掃掃地、做做飯、陪老人聊天、給小孩解悶,“這樣的工作需要大學生來做嗎?這也太大材小用了。”
觀點
最重要的是尊重個人意願
集美大學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認為,之所以有這麽多大學生不願意進入家政行業,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從行業本身來講,家政行業目前有些政策尚未規範,國家對這個行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很少,很多家政行業從業人員文憑都比較低,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講,這難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大材小用。
其次,看不到從事保姆行業的前途。目前雖然有部分大學生願意當保姆,但很多人都只是想把這當做一個跳板。
第三,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的擇業觀影響很大,社會的觀念還沒轉變過來,人們普遍覺得保姆這一工作比較底層,即使有些家長本身不介意自己的孩子當保姆,但社會的壓力也會迫使他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這其實也就是“面子”問題在作祟。
最後,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所學的都非家政專業,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也沒有實踐經驗,他們本身能不能勝任這一職位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對於是否應該鼓勵大學生從事保姆行業這一問題,該老師表示,最關鍵的是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意願。
她認為,不管是保姆還是其他比較基層的工作,只要學生自己真的願意並且能夠勝任,那就應該鼓勵,但沒有必要刻意跟學生介紹從事家政行業會多有前途。她表示,現在大學生對職業的了解不全面,往往都是道聽途說,所以最應該做的是鼓勵學生先去了解這個職業,有機會可以先去實習,以觀察自己是否喜歡、是否能夠勝任,之後還應考慮該行業的發展前景。
如果大學生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這一行業,那麽最好另辟蹊徑。(東南網;記者 梁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