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京舉辦的熱點問題形勢報告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就教育的幾大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學前教育是否該算入義務教育曾在社會上引起熱議。袁貴仁明確表態: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需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和家庭合理負擔的投入機製。
最近社會上關於高考改革的呼聲從未停歇,甚至有人提出高考是素質教育的絆腳石,應該廢止。在回答“高考要怎麽變”的問題時,袁貴仁表示,目前,大家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高考製度可能不是最好的製度,但是最可行的製度,因此必須堅持。
袁貴仁說,今年將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製定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指導改革有序推進。具體步驟是:
一要探索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逐步改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
二要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
三要完善國家考試科目試題庫。
記者:最近在美國出版的《虎媽戰歌》一書引發了關於中西方學生負擔的熱議。中國孩子何時才能告別沉重書包?
袁貴仁:各地各校做了很多努力,但減負仍是困擾基礎教育發展的頑疾。再難再復雜我們也要旗幟鮮明、持之以恒、下大力氣推進減負,尤其是小學生的減負工作。
必須明確減負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要把減負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要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製度,不得下達升學指標,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今年要研究製定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指導意見,發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階段教材修訂並計劃於2012年秋季使用。
學校除了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難度外,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減少作業量,嚴格控製考試次數,不得將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廣大家長也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但減負不能概念化,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給學生留下更多了解社會、思考和動手的時間,去學習探討感興趣的東西。
記者:關於高考改革的呼聲從未停歇,甚至有人提出高考是素質教育的絆腳石,應該廢止,高考要怎麽變?
袁貴仁:高考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推進素質教育不是要不要考的問題,而是要解決考什麽、怎麽考的問題。我們要通過改革,探索考試內容、考試形式與素質教育要求有機結合。
今年將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製定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指導改革有序推進。具體步驟是:一要完善多渠道升學途徑,探索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逐步改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狀況。二要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為高校招生選拔錄取提供依據。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等多種錄取方式。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三要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完善國家考試科目試題庫。逐步實施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以不同標準選拔不同人才,解決高考與素質教育的銜接問題。
還要完善高校招生名額分配方式,進一步清理規範升學加分政策,建立健全考試招生信息公開製度和誠信體系,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程序公正,過程公開。 (羊城晚報;吳晶 劉奕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