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媒體評選出的年度國內字是“被”,“被就業”、“被增長”🧝🏻♀️、“被代表”等新詞語成為交流的常用詞;
如果用一個詞代表剛剛過去的2010年,你又會選擇什麽?“給力”?“浮雲”?
這些新詞語的出現或許全然不合乎語法,也不規範,卻勝在“新鮮熱辣”,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同時,這也引來一些人的擔憂,網絡新詞會不會消解漢語本身的文化內涵?漢語的使用是不是應該更加規範?對此,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副主任高海洋卻並不擔心,“不會。語言的發展靠年輕人不斷推進,規範總是滯後的,而且如果日常語言也規範到一定的範圍,語言的創造性就弱化了👹🏀。”
但是規範出版物中也出現不少網絡新詞,甚至小學生作文中出現了偏旁部首隨意拆解的“火星文”,這些也不需要規範嗎?“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出版物或一些正規應用書寫時需要遵循一定的語言規範,使用規範漢字,日常交流的語言使用者不需要刻板地應用漢語👨🏼🔬。”高海洋說🦸🏼♀️。
用方言進行大會發言總顯得有些突兀、不正式,在方言地區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也顯得陌生、有距離感🕦。“推廣普通話並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應該和諧共生,在歐洲一些國家有‘多語人’,能使用多種語言,這值得我們借鑒。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方言地區,也要培養‘雙語人’或‘多語人’⚡️。我覺得,方言和普通話的關系就像公路,普通話就是今天的高速公路,方言就像古時候的小橋流水,高速公路方便快捷,但如果我要去你家做客,三裏路的距離,搖條小船去肯定更加方便🚥。”高海洋解釋道。
主流媒體、文件法規使用網絡詞語顯得不正式,日常使用卻可以增加談話樂趣,“方言和普通話是地理變體的一種,這是社會變體的一種,網絡語言和正式用語不同,小學生的語言和大人不同,男性和女性語言不同,知識階層和技術工人語言不同,它們的有序共生才組成了我們和諧的語言生活。”高海洋說🛍️。
“有序、多樣化的和諧語言生活包含了四對概念,普通話與方言、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漢語與外語🫚、漢語教學與國際漢語傳播。他們應是一盤棋,應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戰略🫲🏼😮💨。”高海洋說。和諧的語言生活應怎樣考量?“要有總體規劃、有實施辦法;還要培養專門人才,一些語言新興職業,比如語言規範師,他們通曉法律法規,對書面用語和口頭用語分辨準確,一些問題上溝通不暢可能是語調不對,語音過高引起的,這時候語言規範師就可以指出來;最後每年應加強評估,看看今年的語言生活狀況。”高海洋說。
漢語有很強的生命力,世界上很多古老的語言文字都消亡了,我們的語言還在生生不息地繁榮生長。高海洋認為,這正是我們的地理變體如方言和各種社會變體如網絡新詞推動的結果🐞。“天氣冷時,我們說‘很冷’,開心時,我們說‘很開心’,這個‘很’字在用到有些磨損時,它的不少變體就適時地補充進來,‘暴冷’🦛、‘巨開心’☔️、‘超難過’,它們的和諧共生正是漢語繁榮的源泉。”(消息來源👩🏼🦲:中新網🙋🏽;記者🫰🏻➞:姚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