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中國開放課臨“七年之癢” 不得不面對資金問題


   中國開放課的“七年之癢”

  從2003年起👰🏽‍♂️,中國高校便開始打造自己的“精品課程”,國際教育資源開放運動也於此時進入中國🤟🏿♓️,但7年之後,對眾多中國網民來說⏳,它們仍是“陌生人”

  從2010年初開始,一股開放課熱潮在中國大陸網友中蔓延開來,這些被稱為“淘課族”“網課粉”的群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迅速增長,以麻省理工學院(MIT)為代表推出的開放課對這些年輕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在國外開放課程火爆網絡的同時,人們不禁要問中國名校的開放課在哪裏?中國高校到底有沒有自己的開放課程?為什麽在這輪“淘課”盛宴中,中國高校拿不出自己特色的菜品🍢⌚️?

  分享與動機

  “我們宣傳得太不夠了🦪,宣傳方面就要靠你們媒體幫忙了。”11月23日中午🕵🏻‍♂️,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采礦工程終身教授、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CORE)主席王逢旦有些無奈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這個名為“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的機構位於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大樓內一間小辦公室內🎗,在中國做著推廣開放課的工作。

  CORE的成立緣於MIT的開放課程計劃🧑🏽‍🔬👨‍🦳。2002年前後,MIT認為需要公開課程的最大人群應該在中國,想到中國推廣🌖,在初期嘗試不力後,得知王逢旦教授從1978年起就開始在中國做教育交流工作,於是找到他,委托他全權代理MIT在中國開放課程的推廣。2003年秋,通過王逢旦的努力🤸,在(中國)教育部和一些高校的支持下,CORE在北京成立😂。

  作為一個大學聯合體機構👩🏽‍🔬,CORE由26所大學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以及44所地方廣播電視大學會員單位構成,其宗旨是吸引以MIT為代表的世界優秀大學的開放資源,用以提高中國教育質量🎎,同時把中國的“精品課程”推廣到國外去。因為課程的推廣是義務行為🦮,CORE的運營費用主要依靠美國惠勒特基金會每年20萬美元的資助。

  “錢真的很少,我作為管理者一分工資不拿,我的各種費用都是自己想辦法負擔👷🏿‍♂️。”王逢旦說♜。

  因為資金所限👨‍👨‍👦,CORE的運作離不開大量誌願者的參與。目前🗡,CORE擁有上千名誌願者,已翻譯出500門國外開放課程,還把20多門中國“精品課程”譯成英文讓世界共享。此外,CORE還多次組織召開國際會議,交流中外開放課程🤸🏽。同時↙️,他們還用MIT開放課與中國很多大學的課程做對比研究🤘🏽,分析中國的教學方法與MIT的有什麽不同。

  在清華大學教務處🧘🏿,李向榮一直負責清華與CORE的合作事項。工作內容並不復雜,CORE每年都向全國高校發布項目安排,每年5月合作的高校就去看CORE更新的開放課程,對感興趣的開放課程進行申報,申報內容包括翻譯課程在教學中的使用,然後寫一個應用報告提交給CORE。翻譯好的課程🔘👩🏼,CORE會上傳到自己的網站上。簡言之,就是把開放課程本土化,在會員院校中進行教學應用👨🏽‍🎤、對比和研究🧏🏽‍♂️。

  通過CORE🐌🚁,開放課算是進入了中國🦴。但首先遭遇的問題是國內機構對推廣者動機的懷疑——世界一流高校的課程🧗🏿,可以免費借鑒參考,會有這樣的好事❤️‍✸?至今🥴,仍有不少人對國外高校的做法心存疑惑。

  2003年,當王逢旦向中國的大學校長們推薦開放課程計劃時,一些學校領導上來就質疑🤦🏿‍♀️:“他們為什麽這樣做🫅🏿?不會是有什麽目的吧?”每當這時,王逢旦就會反問一句:“教育的目的是什麽?”看到校長們默不做聲,他接著說:“把知識傳播給下一代,人類共同開發的智慧為全人類分享,這會有什麽問題呢🧨?”

  “(開放課程)就是一種分享知識的精神。”李向榮說💂🏼,“在和CORE合作過程中,我覺得共享精神似乎完全融入到了MIT這些老師的文化和生活中,中國的老師可能在這方面還不能和他們相比♥️。”

 門庭冷落的“精品”

  就在CORE開始把開放課介紹給國內高校的同時,在中國教育部的支持與資助下🧚🏽,帶有中國特色的開放課程“精品課工程”出爐👩🏽‍⚖️🍳。

  2003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其中闡釋“精品課工程”建設目的:“(精品課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促進教授上講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王龍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務處高等教育研究室教師🤵🏻‍♀️,對“精品課工程”有著長期的研究。據他介紹,“精品課工程”是世界範圍內開放教育資源實踐的一部分📉,中國的精品課與國外的公開課相比🥷🏿,精品課采取逐級遴選👰🏼、內外結合的方式,為激勵和保障課程質量,教育部會給予精品課資金支持和榮譽評選⛓🫱🏻。一些高校會對獲得承擔精品課程資格的骨幹教師,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時給予優先考慮,課程教學建設經費也會予以優先支持。

  CORE高級主管延二芳認為🚊,教育部推出“精品課工程”,有個背景就是高考擴招後,一些地區的高校教學質量下降,精品課的推出👾,希望對這些教育落後地區和一些教學質量不高的院校起到指導和提高的作用🥮。

  在CORE“掌門人”王逢旦看來,國內精品課與國外開放課有本質區別:中國的精品課有政府支持,學校積極性高👱‍♂️,參與精品課的教師可以從國家獲得經濟與名譽的獎勵;國外的開放課沒有政府參與🍙,各學校都是自己找錢,授課教授們也許會因為開放課獲得很大聲譽👈🐡,有更多的學生願意報他的課♢,他的著作可能也會因此更受歡迎,但這都是來自民間的認同🦸🏼‍♂️🤷🏿‍♂️;同時,王逢旦認為國內的精品課內容“深”且“蕪雜”,不如國外的開放課程那樣適合學生學習掌握。“另外精品課幾乎沒有更新,做完就完了。而國外開放課程總是留下教授的郵箱甚至電話,他們有時會根據觀看者的意見改進自己的課程。”

  筆者從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上看到,截至2010年11月10日,國家級精品課程已達3523門,省級精品課程8409門🍃🔁,校級精品課程8034門。

  但現實狀況是,“淘課族”們對國內精品課的了解甚少🪚,一些知曉的網友也對其評價不高,有網友在百度知道中寫到:花那麽多錢做了很多重復的精品課🍳,但很多人不能用👩🏿‍🍳🥹,因為沒有權限🧙🏻‍♀️。很多精品課就為拿到資金🙍🏿,拿到項目,做完一件事情就結束了,哪管推廣?

  “那些‘精品’,不是網頁打不開🤤,就是堆砌了一些不知所雲的所謂論文🐆!”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直言不諱⛑。他曾幫導師申請過國家級精品課程。“只要錄一段上課視頻,再把課件什麽的交上去就行了,根本沒有從接受者的角度進行過任何考慮和設計🤹🏿‍♀️。”他堅信👩🏼‍🍳👨🏻‍🎨,這樣的網上課程🚶🏻‍♂️‍➡️,對自學者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筆者發現📶,其實像北大📯、人大等一些高校也有自己的開放式課程。為檢驗國內大學的精品課是否能順暢地觀看,筆者點擊人民大學網首頁的“開放課程”,即可進入一個名為“網上人大開放課程”的頁面🎚。用戶經過簡單註冊後,就可以選擇課程開始“上課”了。

  課程包括管理類、法學類🧗🏿‍♀️、文學類、經濟類、基礎類五大類22門課。隨意點擊一門課,出現的是課程大綱🧙🏻🍣、課程講解、綜合練習、例題分析🤏🏼、相關案例👩🏽‍🦰𓀌、樣卷👨🏿‍🔧、參考文獻👰🏼‍♀️。但課程以文本和PPT形式呈現,沒有老師、沒有學生🦶、沒有課堂互動。“和自己看書也沒什麽不一樣”,一位網友留言說,“上過一次就夠了,覺得很沒勁。”

  在北大教學網上🙆‍♂️☛,可以找到108門公開課,與人大相比👦🏻,北大的公開課看起來精致許多,附有資料圖片和視頻,甚至還有部分學生作業。清華大學網站上也有精品課設置,打開還比較順暢。

  事實上🧑🏽‍🎄,目前許多國內高校都在自己網站推出了“精品課程”☝🏻,這是按照教育部推行的“全國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設置𓀎,將各個學科的優秀課件放在網上😝。但是,除少數院校外🗃,很多嘗試觀看的人都在抱怨“不是打不開👩🏻‍🔬🏜,就是一堆枯燥的PPT”,形式大於內容,根本沒有從聽課者的角度考慮過。

  不僅是網民☂️,CORE主席助理盧健也經常遇到打不開某些大學精品課網頁的事情🔙,他認為國內只有財大氣粗的清華,能做到精品課網頁始終能順暢打開,內容也比較精致,水準在國內是最高的。

  “不是錢的問題”

  總體而言🎱⛷,無論是高校的“精品課”還是CORE網站上公布的開放課👷🔓,與“人人字幕組”、新浪、網易等提供開放課視頻的網站相比,都有些門庭冷落、乏人問津。

  對此👕,王逢旦認為👮‍♂️,一是因為國內高校以及CORE宣傳乏力;另一方面,他覺得現在受追捧的開放課都是中國網友接受起來比較容易的基礎類課程🪓🈁,“而且有中文字幕”。而CORE組織高校翻譯的課程很多是專業程度很深的課程,不易引起普通網民的興趣。“MIT的開放課程除了有適合大眾觀看的外♣️,也有很多是屬於與世界各高校資源互換共享的部分🤣,那裏的很多課件只適合學術界的專業人員。”

  但真正原因可能不僅如此,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無論是參與開放課內容建設的門戶網站還是像“人人字幕組”這樣有大量網民基礎的網絡論壇,其人氣都是國內院校及CORE的網站所無法比擬的🩳♥︎。對此,CORE主席助理盧健,近日撥通了“人人字幕組”的聯系電話,希望雙方有所合作。“既然大家做的事情有交集🏄,都是想把外國名牌大學的開放課程更好地介紹到中國🏊🏼,能不能探討一下合作的可能?”盧健在電話中表達了他們的意願🥶,對此建議,“人人字幕組”給了明確答復,“完全可以合作”。

  但是,除了網站人氣問題,在內容建設本身🤷‍♀️🧖🏼‍♂️,CORE及高校網站也缺少親和力。CORE翻譯的都是文本格式的內容,而視頻節目中卻沒有中文字幕,所以一直不被網民關註。不僅如此,國內的精品課被翻譯成外文的也少之又少🏌🏿‍♂️,在CORE網站上,目前只有區區的20多門。王逢旦解釋這種現象時說🌏:“中譯英要比英譯中難很多,而且成本也更大🧑🏻‍🎨。”

  翻譯問題限製的是國內開放課向國外推廣的力度,而對於國內精品課在國內也乏人追捧,則有更深層面的原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校長沈士團談到了中國老師們的顧慮🎪:“有的課程我們和別的學校一樣,已經放到校園網上去了🧖🏽‍♂️🍷,但是要放到社會的網上去🚣🏽‍♂️,你就要琢磨我們的很多課程水平是否能達到🤽🏻‍♀️。有的老師也怕自己的課件被抄。”

  清華大學的李向榮則幹脆不看好開放課在中國的發展:“不是錢的問題,MIT在開放課程中有專門的工作小組✸,組織工作做好了,教師的時間負擔就很小。清華可能還做不到,老師參與開放課花費精力很大。另外清華的課程建設還任重道遠🤾🏿‍♀️,首先要把自己的東西搞好,才能拿出來。但這個日程表我就說不好了,總之我沒看出有什麽太大希望👩🏿‍⚕️。”

  中國地質大學原校長趙鵬大認為,國人骨子裏就沒有資源共享的習慣:“開放課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施起來很難。”“(開放課)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理念🗾,我們總是習慣於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為什麽說我國很多科學研究低水平重復𓀏?就是因為互相不通氣👨🏿‍🎓,資源無法共享,重復建設📨。”

  除此之外🍼,資金依然是國內開放課不得不面對的製約因素。隨著惠勒特基金會給付的經費難以為繼🖤,王逢旦不得不考慮CORE如何支撐下去的辦法。“免費的原則我們要絕對遵守,開放課程是絕對免費的🚵🏻‍♂️,但我們可以做服務😇🏇🏻,比如幫助學生參加考試。我們也在想👩‍👩‍👧,是不是把一些公司的介紹放到我們的網上去,以增加收入來源。另外也想過設立會員製🧑🏻‍🚀,與普通網民比👩🏻‍🦲,會員將有考試的權力……不論怎樣🏊‍♂️,提供免費資源的同時是需要運營成本支撐的𓀎,沒有任何收入🗂,最後只能導致免費資源枯竭😧。” 文/馬多思 劉艷平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0-12-1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