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這個在中國享有盛名的公益項目,目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肩負著“助農民後代人人有書讀”使命而生的希望工程🛢,如今面臨的局面和1989年初生時迥異:
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全面推行後,孩子無錢上學的問題已基本解決👨🏼✈️。
因此🆒,有人提出疑問:希望工程還有存在必要嗎?
起變化——
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之後,上不起學的農村孩子少之又少了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越來越多的希望小學遭到閑置,淪為“擺設”。
10月30日,在中國青基會到四川廣元探訪災後重建的希望小學的活動中,面對記者的提問🤵🏿♀️,中國青基會秘書長塗猛只有一再解釋:閑置的“希望小學”多數是冒牌的。
被撤並的固然多是“李鬼”,但是,作為“李逵”本尊的希望工程🫕,確實面臨著全新的外部環境🍥: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之後,上不起學的農村孩子少之又少了🍺。
希望工程如今面臨的情況和成立之初相比🗓𓀃,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希望工程的傳統資助方式仍需繼續🫸🏻。
據青基會今年在426個貧困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做的調查,受訪地區農村小學現有危房4579萬平方米,平均一個縣需改造資金9663萬元📱,其中50.3%的縣無資金來源;因貧輟學小學生32405人🧑🏻🦰,占學生總數0.27%。
“我國地區之間差異大👮🏼♀️,就算拾遺補漏🙅🏽♀️🐮,這‘遺’和‘漏’的也決不能輕易掉以輕心👷♀️。”塗猛說🤹🏿,“希望工程的傳統項目還需要堅持下去🩼,而且要做得更精細。”
中國青基會希望小學部副部長嚴石介紹🙎🏽♂️,青基會近年來多是采取改建擴建原有小學的方式建設希望小學👨👧👦🤸🏽♀️,尤其是幫助改造危房👩🏿🍼。“我們與縣政府簽訂五年內不準撤並的協議🏄🏻,避免希望小學淪為短命學校📖🧑🏻⚕️。”
謀轉身——
從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到能夠接受平等的教育
形勢有了變化,希望工程的資助方式和工作重心也正在調整。
“希望工程的重點,正在從教育的起點公平轉移到了教育的過程公平,從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到接受平等的教育。”塗猛介紹🌪,“現在教育的一大問題是城鄉之間教育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衡。”
在很多希望小學,有5門課常年開不起來🪆,包括英語、計算機、音樂、美術、體育,原因不外乎:一沒設備,二沒教師🚣🏻♀️。
所以,在建設希望小學的同時,希望工程“升級”了一系列硬件: 配備體育音樂器材、電腦教室🪪,甚至還有數字電影院線等🚵🏼。
而教師素質的差異🥦🚢,更是難以實現平等教育的關鍵。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農村小學專任教師356.86萬人,專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僅47%,比城市低31個百分點🧑🏿🎓🏊🏻♀️。
為改善師資力量,中國青基會在多年摸索中,慢慢尋找自己的路子🤳🏼:大規模培訓原有教師🤶;同時,招募誌願者到希望小學上“第二課堂”🤹♂️,為農村的孩子們多打開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
遇困惑——
公眾對軟性項目熱情不高🫲🏼,過度依賴法人捐款
早在1995年,中國青基會就在上海設立了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中心,至今已經培訓農村小學教師6萬余名。
不過為培訓找錢🔢,是個問題😮。捐助方對教師培訓這類軟性項目的熱情♠️,遠不如資助學生、建設希望小學那麽高🍖。
中國青基會發起的一項捐款意願調查顯示🙅🏻♂️,調查對象最喜歡資助學生,其次是捐資建設希望小學,再次是幫助配套圖書及體育👩👧👦、音樂🧑🏿🦲、美術器材🙇🏽♂️,排在最後的才是資助教師培訓項目。
“軟性項目上,我們更多依賴法人捐款🔮,通常是一些大公司”🪬,中國青基會負責籌款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項目帶有探索性質,需要反復溝通🆚🧑🚀,讓對方認同你的理念,人家才願意為此埋單🥍。從目前來看🫘,與大捐方的溝通效率高一點。”
事實上🏩😵💫,法人捐款已經成為中國青基會募捐的主要來源🧑🏿🦲。據統計,2009年中國青基會籌集的資金中,法人捐贈所占比例已經占到82.6%👵🏽;個人捐款,通常是小額捐款☂️,只占到17.4%。而希望工程實施初期,捐款者以工薪階層為主🧑🏻🦳。
希望工程的發展👳🏿♂️,到底是該依賴公眾小額捐款🧑🏿🦰,還是依賴法人捐款𓀈,這在中國青基會內部也引起了思考💆♀️。
顯然,中國青基會並不想放棄公眾募捐,甚至有意大力拓展。今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啟動了“網聚愛·希望工程365愛心行動”,發動一個人捐款365元,結對資助一名貧困生👅。
業內人士分析👏🏻🚥,大捐方選擇公募基金會時🏏,公眾的認可度會自覺不自覺地影響其判斷。因此,公募基金會把普通公眾的支持,視為其安身立命之本。
“不管錢多錢少👩🦯,每份愛心都是一樣的。”塗猛表示,“如何點燃公眾的捐款熱情🤷🏻♀️,引導其投向受助人最需要的地方👨🏿🔬🧖,是我們不斷在研究的課題🤴🏼。”本報記者 黃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