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定👩🏼🎨🚮,公辦中小學實行‘對口就近入學’。但到學校一問👵🏼,學校以生源飽滿為由拒收。既然生源太多🐬,學校收不下,為何交錢後就能上🧅?”昨日,漢口一位家長鄭女士向本報熱線(027—86788888)反映💇🏼♀️🦶🏻,一熱門公辦小學有意無意少招“片區”內的生源,對不在服務範圍內的學生收上萬元不等的擇校費。
家長:
不“對口”交錢就能上學
鄭女士說👮🏼♂️,她家就在漢口一所熱門的公辦小學附近,走過去只需要幾分鐘。但今年6月份,她家所在片區被劃入另一所小學🛍,離家有近半個小時的路程,女兒上學十分不便。
為了能讓女兒就近入學,鄭女士多次找到這所熱門公辦小學📕,並托熟人要入學指標🐌。最後,校長開口說,如果孩子確實想到學校就讀,交1.2萬元擇校費就可以了,原因是鄭女士女兒的戶口所在地不屬於學校的對口片區。
雖然交了擇校費,但鄭女士心裏很不舒服:“如果確實不能接收,就應該按照規定一律不接收🙅🏼。為什麽交了錢,學校就能接收了?而且類似的情況還不是一兩個。”
學校👱🏻♀️:
收費為抬高入學“門檻”
對於鄭女士的疑惑,這所熱門小學負責人周校長也十分無奈:“沒辦法,學校今年只有300多個招生名額👱🏽♀️,但四五月份登記時就有1000多人,學校實在接納不了,又不能舉辦任何形式的考試😐🔸,只好收取擇校費抬高入校的門檻。”周校長說,學校要控製入學人數🦎,否則班額過大的話會影響教育質量。
家長們可不這麽看🫲🏽,他們認為🧖🏻♀️,公辦小學應把所有招生指標拿出來🈳,供周邊學生低價入學🤹🏿♀️👨🏻🎨。學校所說的班額過大,實際上是因為招收的高價生增多引起的,對口片區內的生源反而不多。
政府投入不足家長補🧺?
“收上來的錢👨🔧,經過有關部門專用賬戶後,再返給學校⛱,用於老師福利和學校增添設備。”武漢一所小學校長說👩🏼💻,這幾年,學校確實收取了一些費用,但由於不能私設“小金庫”,收上來的錢已為學校添加了教學設備。她介紹,政府部門對教育的投入不足,致使學校經費緊張👨🏽,例如學校的維修、設備的更新💁🏿、活動的接待等,都需要有費用支出👩🏽🏫。但這筆錢從哪兒來🏃🏻♀️🧑🏿🍼,沒有撥款,學校就得自己想辦法🤣👨🏼。“這些錢,在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前🏊🏻♀️,學校會拿出一部分給教師發放福利和獎金。”另一所小學校長說,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足,加上學校之間辦學實力差距大,這是導致公辦中小學擇校費“名亡實存”的根源。
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每年一些公辦中小學都會以超額接收了學生而必須多配備教師🔤、增加課桌椅等為理由,提出“擇校生”需要多交納費用。而收費的標準不一👷,從接收的擇校生人數來看,一些小學每年這筆收入不菲👃🏻,但並沒有在來年增加學生容量,收費理由依舊。
據了解,按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規定😽,公辦學校不允許接收擇校生,也不允許收取擇校費、贊助費等。凡違規招生或收費的🗿,查實後將嚴肅處理。(楚天金報記者金育 通訊員蔡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