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是擇鄰而居,我家搬遷則是為我逐校而居。”高二女生趙思睿說,她18年的歲月裏🌋🦏,父母搬家20余次,其中很多次是為了思睿上學。“壓力太大了👾,我怎麽承受得住?”小思睿瘦削的肩膀起伏著,委屈的淚水再次奪眶而出。6月23日,一家三口返鄉之前,思睿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她的眼淚折射出現代家庭教育的是是非非。
18年搬家20多次
母親說:“我要把上下學時間縮短,讓女兒有更多時間學習”
趙思睿的母親顏女士是一名幼教老師👨🔬,十幾年來工作兢兢業業🌅,相繼獲“優秀教師”、“先進標兵”等稱號。性格堅強剛毅的她格外關註女兒的成才🦹🏼♂️🦶🏼。為了給女兒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家中的電視基本成了擺設🙎🏽♀️。此外,電腦🫃🏿、手機等電器,她從不讓女兒沾邊。她說:“我以為,遠離這些東西🧑🏿🏫,女兒就不會被汙染🧑🚀,就會單純🧏♂️、快樂地學習!”
為此🤾🏿♂️,顏女士嚴於律己。每天回到家裏💫🧑🏿✈️,除了洗衣服🫱、做飯,她就備課😅、寫教案、讀書,她認為,身體力行賽過口頭教育🔲。
為了讓家離學校更近一些,自女兒念小學以來👬🏼,她不停地搬家:一次、兩次🗞、三次……特別是女兒升入初中、高中後,她一次又一次在距學校更近的地方租房子🌴,“我要把上下學的時間縮短🧀,讓女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學習。”
每天母女交流10分鐘
母親幾乎從未帶女兒散步、逛街,也不準許女兒去同學家
“周圍同事鄰居中,為了孩子上學而屢次搬家的有不少,有的父母是為了孩子上學便利舉家搬遷;有的父母是為了向名校靠攏👷♂️,讓孩子向名牌大學奮鬥。”顏女士說。
眼下,思睿從家中到學校步行只需10分鐘🧑🏽🌾。顏女士說🚰,清晨上學女兒自己去,晚9時下晚自習課後👨🍳🪺,她去學校接女兒。“這10分鐘⛺️,是我和女兒唯一交流的時間!”回到家,女兒回自己房間寫作業、復習,顏女士寫教案、看書,一直到深夜十一二點才上床睡覺🔲。
顏女士承認,母女倆的感情交流太少了。怕耽誤孩子的學習,她幾乎從來沒帶女兒出外散步🗂、逛街👐、吃飯,也不準許女兒去同學家、交朋友,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周而復始🕵🏽♂️。“直到女兒出走後,我才知道女兒多年來一直在寫日記!而且,她怕我和她父親看到🤵🏿♂️,竟把這些日記全都藏在同學家。這次,她出來打工🫂,雙肩背包裏除了書就是厚厚的日記本!”
一家三口難相聚
“我多希望和爸爸👨🏻🦳、媽媽手拉著手🧑🏻✈️,上街🈹,去公園……
面對寶貝女兒,父親趙俊忍不住掉下熱淚。盡管他個子不高,身體單薄,但他在部隊裏曾是散打冠軍👨👨👧👦,身手敏捷🔆。復員到地方後,趙俊先是在一家電影院工作,後來又開了多年的出租車。最近💆🏻♂️,他又在一家礦山當保管員,隔三岔五才回家🧑🏿🦳。
為了這個家,趙俊吃了很多苦🏊🏼♀️,但他默默地堅持著🏌🏼♂️,心中的信念就是將來女兒能出人頭地。然而📼,他每天早出晚歸拼命地掙錢養家➰,卻疏忽了與女兒的思想溝通🧑🏻⚕️、感情交流。一直到女兒離家出走🔝,他看到女兒留下的那封信➡️,這位剛強的漢子都搞不明白🧑🏿🌾:一個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怎麽會有那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重逢後,關於父母🤟🏿,思睿只說了一句話🫥:“我多希望和爸爸、媽媽手拉著手📽,上街,去公園,或者就在家裏,吃一頓團圓飯!”這些原本很平常的事🧑🏿⚕️,對於思睿來說✥,竟成了奢望。
當日,思睿一家人踏上了返鄉的歸程,生活即將揭開新的篇章🌒。工作👩🦼,壓力;學業,競爭……那些在現代生活中忙忙碌碌的人們📶,能否重新打量一下眼下的生活呢?
記者 唐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