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天,祁鳳蘭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爬山過河到離家十幾裏外的幼兒園上班。
祁鳳蘭,2000年調到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城子鄉平房小學任教,隨著當地學區建設和規模辦學的推進,2003年,平房小學僅保留下一年級和附屬幼兒園,30多個孩子擠在一個復式班上課。從那時起,祁鳳蘭就成了山村孤校的守望者。
由於幼兒和學生混合復式教學效果不好,今年秋季開學後,平房小學正式改為平房幼兒園,不再招收一年級學生。祁鳳蘭再次留了下來,成為幼兒園裏唯一一名“阿姨”。
早上7點剛過,祁鳳蘭便來到幼兒園。放下背包,拿起掃帚把室內外清掃一遍,又在地面上輕輕地潑灑了一些水,潮濕的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氣味兒。8點左右,孩子們陸續來到幼兒園。
開始上課了,祁鳳蘭領著大班的孩子朗誦兒歌《吹牛皮》,小朋友趙蕊、王宏潔朗讀時的表演,引得在座的孩子們大笑不止。
幼兒園有一大一小兩間平房,大間30多平方米是教室,大、中、小三個幼兒班共26個孩子在一起學習和活動。小房間被隔成裏外兩間,外間是祁鳳蘭的辦公室,裏間是廚房。
祁鳳蘭的家在圍場縣燕格柏鄉燕格柏村,每天到城子鄉平方村的學校需要翻過一個海拔1200多米的太後梁,山路很陡,連自行車也沒法騎,只能靠兩條腿走,遇上雨雪、大風天,就要手腳並用爬上爬下。途中還要過一條伊馬兔河,河面不是很寬,確要淌水而過,祁鳳蘭每天都得背著水鞋上下班,村民都親切地稱她為“水鞋老師”。2010年1月,祁鳳蘭接到通知去中心小學開會,路上突然陷入了1米多深的雪坑裏,費盡周折也沒能爬出雪窩,她只好打電話求救才得以脫險。2010年3月19日,晚上放學回家的路上,她被春汛的洪水擋在河邊,最後還是祁鳳蘭的丈夫趕來冒險把她背過了河。
2010年冬,祁鳳蘭患有的膽結石病愈發嚴重,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她住在了學校,請遠在百裏之外的爹娘來校照顧她。
平日裏,祁鳳蘭寫板書用的粉筆常常是用到無法握了才扔掉;冬天升爐子燒過的煤渣,她用篩子把煤灰篩掉,把沒有燒盡發黑的煤核再填進爐子裏;引火用的松枝、松針都是她上下班途中撿拾回來的;春天粉刷教室,夏天拔草,冬天掃雪。勤勞的祁鳳蘭把學校當作自己另一個家。
由於學校布局調整,祁鳳蘭從低年級教學崗位轉換為學前教育工作,她面臨新的挑戰與考驗,但是她愛崗敬業的精神沒有變,憑著她對教育、對學生的滿腔熱忱,被譽為圍場教壇“常青樹”,今年9月當選“燕趙最美鄉村教師”。(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