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圖片新聞
  

如何給幼兒一個充實的假期


       最近,一位山東的讀者來信說,她的女兒在幼兒園放假後,沒有了玩伴,成天在家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成了典型的“宅童”。女兒的情緒也變得很不穩定,她不讓女兒玩電腦遊戲,女兒就哭鬧、摔東西。編者就這一問題在周刊QQ群中發起討論,本期特刊發5位家長的來信,聽聽他們如何解決孩子沒有玩伴的問題,如何使孩子的暑假生活樸素而充實。



在廣州市長隆水上樂園裏,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讓孩子玩得“理直氣壯”

  ■管洪芬

  鄰居家六歲的小傑一直是女兒的最佳玩伴,一到暑假,兩個小家夥玩得就更瘋了。只是,讓我不解的是,每次小傑來我家玩的時候,他總會時不時地問我一句:“阿姨,現在幾點鐘了?”我問他:“你為什麽一個勁地問時間啊?”小家夥一本正經地回答我:“我只能在允許的休息時間裏玩。”原來,小傑媽媽給他定了一份作息時間表,什麽時間休息,什麽時間看書……他必須嚴格按照時間表執行才行,否則就有可能受到懲罰。

  我看著那份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表,很心疼小傑。於是我邀請他和女兒一起玩剪紙,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過了一小會兒,小傑突然一個鯉魚打挺從坐著的席子上跳了起來,我驚得還沒問出話,小傑丟下一句“我媽回來了”便開門狂奔了出去。果然,在小傑奪門而出的10秒後,我清晰地聽到了樓梯上的腳步聲,隨後是小傑媽媽的身影。

  我不禁感慨萬千,總感覺小傑的言行之間隱隱透露著一絲不安和浮躁,想一想也是,有那張時間表做著“緊箍咒”,孩子還能玩得輕松,玩有所樂嗎?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小傑媽媽的做法我可以理解。只是,暑假原本是孩子們休息和玩耍的日子,我們大人又何必為其增添太多的束縛?又何不放一放手,讓孩子在暑假裏玩得“理直氣壯”,玩得“怡然自得”呢?我想,如果方便,我或許該和小傑媽媽好好溝通一下了。

我和女兒的“微旅遊”

  ■呂會香

  又是一年暑假至,面對各種學習班和興趣班,女兒將頭搖得像撥浪鼓,問她想幹嘛,她說想去旅遊。我心中竊喜,母女心有靈犀,我的想法她竟然脫口而出!“行,媽媽帶你一起去‘微旅遊’!”我把女兒拉到沙發上,精心製定了我們的“微旅遊”計劃:

  山水之間愉心情。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我們旅遊的第一站,便是離家不遠的山上。選一個涼爽的清晨,用電動車載著女兒,帶上我們的音樂播放器,直奔山下。無需爬得太高,選一個最近的涼亭坐下就好,或聽音樂,或聽鳥鳴,定能拋卻一切煩憂!第二站——海邊。和女兒肩並肩,坐在沙灘上看海浪忽遠忽近,海鷗時高時低;和女兒手挽手,撿拾五彩的貝殼,串成小手鏈;拉著女兒走進海裏,盡情暢遊。海,將拉近我和女兒的距離!

  農家小院覓真趣。我和女兒商量好,暑假去姥姥家小住幾日,這也算是“微旅遊”的一站!姥姥家在農村,一到夏天便滿院生機:嫩綠的黃瓜頂著黃色的小花兒;長長的豇豆似垂下的簾子;紫色的茄子越長越胖,不好意思地躲在葉子下;鄰居家的葡萄秧順墻爬了過來,晶瑩的葡萄粒誘人口水……繁星滿天的夜裏,和女兒一起搬個小板凳坐在院子裏,聽姥姥講那些古老的童話,這才是人生最真的樂趣!

  名家經典怡性情。誰能說暢遊書海不是“微旅遊”?靜靜的夜裏和女兒斜倚在床頭,一人一本名著,一人一杯涼飲,相伴閱讀,隨曹雪芹一起,去暢遊大觀園;隨雨果一起,去巴黎看聖母院;隨魯濱遜一起,去荒島歷歷險……讓名家經典陶冶我和女兒的性情。

  暑假漫長,不能虛度,相信我們的“微旅遊”,一定會讓這個暑假充實而又快樂!

“拼孩”過暑假

  ■盛國英

  女兒幼兒園剛放假,我就煩惱了起來。讓她在家裏當“宅童”,肯定整天就是上網、看電視,而且沒有玩伴;讓她自主選一些興趣班,白天家裏只有婆婆在,不方便接送。

  正當我愁眉不展時,小區網絡群裏有朋友發帖:這個暑假,有沒有人一起“拼孩”?大家一起請懂孩子、專業好、有責任心的老師,陪孩子們活動,暑假就不無聊了。看到這帖子,我的眼前一亮,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啊!

  幾天後,七八個孩子的父母已經組成了“拼孩”團。小王家房子最大,有一個房間空著,正適合用來給孩子做教室及遊戲場所。老師也找好了,他是小區裏的一位大學生,他來組織活動,家長們有時間就一起參與。我們從網上查閱了其他家長“拼孩”過暑假的帖子,根據這些經驗,家長們認真地確定好各自的任務,簽訂了“安全責任協議書”。

  從那天起,女兒早上自己玩玩具,吃過午飯,就和同幢樓的兩個孩子一起去小王家遊戲。活動完,孩子們把自己帶來的玩具換著玩,互相講故事,有時候在老師和家長的陪伴下,到小區健身中心一起做戶外遊戲。

  剛開始,由於個性不同,孩子們之間也出現過一些小矛盾,家長及時地疏導,讓孩子們解開心結,學會了和別人分享,接納彼此的需求。

  有一次,我下班早,就去參加活動。到了門口一看,孩子們自由地玩耍著,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女兒和一個小姑娘坐在角落裏,抱著一本書,邊看邊說話;還有兩個小男孩,在地上遙控著小汽車;老師身邊圍著幾個孩子,走近一問,大家正在研究早晨從小區花園裏找到的一只蚯蚓。孩子們的快樂感染了我,也讓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拼孩”不僅讓家長輕松了不少,也給孩子帶來了與同伴相處的快樂。

  現在,我們這幾戶人家的聯系已經從網上發展到了網下。有時,晚上還會一起約著跑步、健身、遊泳。

  “拼孩”過暑假,拼出來的不僅僅是方便、輕松,也拼出了鄰裏間的融洽相處,拼出了孩子更健康、積極的個性。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五裏墩街道團安村社區組織暑期來工地與父母團聚的農民工子女集體幫父母做家務,增進農民工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新華社記者 郭晨 攝

這個假期不“觸電”

  ■梁惠娣

  暑假到了,六歲的女兒整天在家裏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遊戲,成了名副其實的“宅童”,讓我無比擔心。為了讓女兒告別“宅童”生活,過個快樂充實而有意義的暑假,我決定帶女兒回鄉下,讓女兒體驗與城裏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

  回到娘家,我的母親在家中庭院中養著雞鴨,還有一只乖巧的小黑狗,女兒一會兒捉捉毛茸茸的小雞,一會兒抱抱嘎嘎亂叫的大白鴨,一會兒又摟摟馴良的小黑狗,高興得忘乎所以。

  吃罷午飯,我帶女兒到田野上走走。陽光灑向田野的每個角落,天空湛藍得像一塊純凈的藍布,潔白的雲朵像巨大無比的棉花糖,惹人直流口水。舒爽的風在遊走,把雲朵從這邊追趕到那邊,在草地上投下一圈陰影,女兒就跟著雲朵的陰影撒著腿跑,仿佛在與雲朵的陰影比賽。綠色的農田被農民的巧手劃分成各種各樣的圖形,女兒就認真地數:“這是長方形,那是正方形,還有平行四邊形、扇形、梯形……”然後我教她認識落花生、番薯、香芋、豌豆、絲瓜、黃瓜、豆角、玉米等農作物。在田野上走一圈,讓女兒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也帶女兒到父親的番薯田裏除草。田裏長著一叢叢低矮的番薯,但也冒出了一棵棵雜草,我先教女兒辨別番薯與雜草,然後和她一起饒有興致地拔草,一會兒就幹得滿臉淌汗,但她仍然樂此不疲。這個暑假裏,讓女兒參與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苦,從而讓她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可謂意義非凡。

  下午,我與女兒到竹林裏捕蟬,這是我童年常做的事。我們拿一根長長的竹竿,在竹竿的頂端沾上蜘蛛網。竹林裏駐紮著很多黑色蟬精靈,它們在高高的枝葉間扯開喉嚨高唱凱歌。我們仰著頭,舉著竹竿輕輕地向蟬移近,待更近了,輕輕一貼,蟬兒就被粘住了,女兒高興得又蹦又跳。

  傍晚,我和女兒到我家的果園裏去。果園裏種著龍眼、芒果和楊桃。正是龍眼成熟的時節,只見龍眼樹上掛滿了果實,女兒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壯觀的場面,平時的她只知道水果是從商場裏買回來的。在滿樹果實的誘惑下,女兒像猴子一般爬上樹,一邊摘一邊往嘴裏塞,嚷著:“真甜真甜!”她“咯咯”的笑聲飄得很遠很遠。

  夜晚的鄉村,偶爾傳來幾聲狗吠,還有稻田裏青蛙的“呱呱呱”,除此之外,就是無邊的寂靜。我與父母在庭院中閑坐,女兒在玩耍。夜空墨黑如蓋,天空中撒著鉆石一般的星星,在閃閃爍爍,女兒興奮地數著嚷著:“星星在向我們眨眼睛呢!”

  這個暑假,我們全家不“觸電”,親近自然,靜享生活之美。

家有小小“鐘點工”

  ■蔡菜

  女兒今年從幼兒園畢業,開學就要升入一年級了。女兒同班的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各類培訓班進行學習。其實,在我看來沒有太大必要,孩子需要全面發展,而不是成為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重視培養她的獨立性,讓她逐步參與到家務活動中。這種通過生活經驗學到的知識,是在任何培訓班都學不到的。

  這個暑假一開始,我就對幼兒園大班的女兒說,這個暑假請她在家做鐘點工。聽我這樣一說,女兒的興趣來了,她笑著問:“媽媽,怎麽做鐘點工啊?做鐘點工,有沒有工資呢?”我說:“有一些,但是,你得要保證工作質量。”

  就這樣,我和女兒簽訂了圖文並茂的“暑期鐘點工協議”。頭一條就是不能睡懶覺,早上起來,負責家裏的衛生。另外,自己的衣服也要學著洗。鑒於女兒還小,體力也有所限,所以,我只規定她一天做一個小時。

  這一個小時,她要整理床鋪,打掃房間裏的垃圾,洗自己的衣服,以及幫著我將午飯的菜摘出來洗凈。看著我寫下的協議,女兒皺著眉頭說:“媽媽,活是不是太多了,錢是不是太少了,萬一幹不完,怎麽辦?”

  我說:“活不多,幹活的目的不是為了所謂的掙錢,當初媽媽也就在六七歲的時候,就幫著你外婆做飯了。再說了,當年媽媽幹活,可是一分錢都拿不到的呀。”

  女兒不再多說了,而是很認真地在協議上簽了字,然後她說:“媽媽,你六七歲的時候就幫外婆做飯,那不是很危險嗎?”我說:“的確危險,有的時候,還會被油燙著,但是,不幹也沒辦法,你外婆上班忙,媽媽還有一個妹妹,我是老大,所以,即便是被燙疼了,一樣也要做。不過,媽媽現在感到很慶幸,因為,媽媽現在什麽都會做,大多數的事情,不需要人幫忙都能夠完成,這就是從小鍛煉的結果。”

  家長朋友,比起把孩子送進價格不菲的培訓班,倒不如讓他們在生活中創造價值,您說呢?(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3-08-05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