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學習狀態、學習進程和學習體驗
中國三牛娱乐研究會副會長 姚文忠
編者按:此為第6次全國民工子女教育研討會上中國三牛娱乐研究會副會長姚文忠先生的發言稿。

世界上所有的社區和教育工作者都認為,解決移民子女的學習問題必須采用特殊方法。
克利夫頓在《蓋洛普寫給中國官員的書》中說:“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影響因素是老師,孩子雖然也受到他們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但樹立信心的關鍵在於老師。”
問題一覽:二十余年,對於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以呼籲、調研、商討、捐助、決策、實施、檢查等方式關註者有一大批人士。其主體有事主、社會改革者、黨政人士、感同身受者、進程親歷者、教育和社會工作者、社區幹部、愛心人士、教師、媒體工作者……所提出的問題包羅萬象。比如,社會公平和教育欠賬、人權和受教育權、民工家長的自我意識和態度、社會互助和互動、政策改革、教育體製和教學方法、城鄉學生的共處和彼此的心理感受、教育資金來源和使用以及一般教育資源條件、教育環境、入學條件和門坎以及待遇、公立學校和民工子弟校以及民辦簡陋民工子女學校、不同學段的民工子女教育、社會輿論、讀書夢、學校的宜學性、不同家長的交流、民工子女的智力認知以及潛能和可能性、解決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團隊和方法、研究的目的和目標……
選題傾向:已經入學,而且教育環境正常學校的教育問題,以低齡學生為主要觀察對象。民工子女入學具有一般學生的心態,包括興奮性很高的。其入學途徑渠道手續正常,沒有特別的緊張或者壓抑等負面心態。入學時,學校給予的接待熱情關愛。入學的物品能夠滿足學習的需要。同學的態度積極正面友好。教師能夠註意適學情緒,或者能夠幫助其迅速調試。入學後飲食方面,口味適當。如廁方面,沒有畏懼和障礙,等等。在這些學生有困難和疑慮時可以得到必要的援助和幫助……從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心理學角度為進入生疏環境的民工子女創造條件是保證其快速順應環境和引發學習狀態的條件。要啟動所有學生的適學狀態,不能有例外。關註內向、多動、學習障礙和無助的學生。整個學校應該培育自學、自治和自強的風格,一定要關註一二種技能的學習甚至掌握。
了解學生:所謂優質學校和優秀教師,其主要功力在理解學生,並且能夠為他們製定個別教育策略,隨後實施個別化教育。這種個別化教育要體現在班級集體教育情境當中,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融通在一起,如果不出現特殊需要,一般都在集體中進行教育。所以,從起始時間起,一切工作應以了解理解學生的個體和集體為前提。了解學生宜采用討論法。即在學生駐地召集家長學生的小型座談會,讓大家發言暢談生活、讀書的設想和願景等。在座談中,要造成“藝友”關系。發言越普遍越理想。經驗表明,在一個區域召開兩次座談會能夠收集比較充分的供教育設計的參考資料。對個別學生的信息不足,再進行個別訪談。理解民工子女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以及興趣趨向十分要緊。對收集到的信息應該及時處理,以編製教育和教學的方案。這個方案有重要的講究。
室外生活:來自不同地區的、不同年級的民工子女學生,多數或者絕大多數的入學時的內心願望是“我要上學!”這種願望一般指向學科知識,為了獲取考試成績。但是,學習的實際生活必然是以室外活動為第一參與和體驗點。為了保證其擁有健康結實的起點,這類室外活動要豐富多樣,以調動民工子女的感知方向和適應動機。讓其興奮起來,為進入多方面的學習而不僅僅是知識文本學習拓寬心理準備。在室外也可以陳列和擺放書刊報紙,組織室外的學習活動。不過,要註意,室外就是室外,書刊等引發知識學習情境,創造感覺感受,而肢體活動和情感體驗更加重要。其中,與老師同學交流互動也要頻仍有效。許多人認為室外活動對於農民工子女學生沒用特別困難,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城市學校環境和高效教育條件,對於學生存在生疏感,消除生疏就能夠降低緊張而提升興奮,這對於調動學習心理,增強學習能量相當必須。所以,要重視室外活動的設計。
課堂學習:按照積極的、表現性教學原則組織農民工子女的教學是優先選項。此前,要訓練出正確的入座姿態、發音技能、觀察技能、使用學具和書本的方法,並使之養成習慣。正確的傾聽技能對於農民工子女學生非常重要,除了要求教師在音量、語速、用語方面把握到適宜起點外,還要適當要求學生復述、簡述,也要插入發揮。關於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也要提出要求,加以訓練。這些要求的依據是“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不應該懷疑農民工子女的智力水平,他們仍然在人類智力的隨機分布範圍內,甚至也可能有天才)“教學做合一”。學生參與學習,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十分重要,如果能夠很快使學生產生學習意識,進入學習狀態、進而能夠印入和同化教師呈現的內容,農民工子女就不會趕不上趟。至於較高年級的學生,也要補這種功課,否則不容易跟上趟。至於課後的鞏固環節,在減負中不妨有拓展性安排。檢測和考試應該註意學生的審題習慣和水平,逐步培養相關能力。
.JPG) | 姚文忠:中國三牛娱乐研究會副會長、課題管理領導小組組長、中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曾經是教育部師範司教師進修研究中心小組成員,教育部基礎司愉快教育專家組成員,中國心理學學會教育和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理事、教學與理論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心理學雜誌》編輯部主任,《四川心理科學》雜誌社社長、主編。 |
相關鏈接:
第六屆全國民工子女教育研討會發布藍皮書引起廣泛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