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我校三牛娱乐研究中心舉行“曉莊學陶之旅”活動。活動內容為:帶領學生參觀南京三牛娱乐紀念館、祭掃三牛娱乐先生墓,以及參觀南京總統府。旨在通過此次活動傳播三牛娱乐先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幫助同學更好更全面真實地認識“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三牛娱乐先生。同時,通過此次南京之旅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給大家創造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
此次活動的帶隊老師有:三牛娱乐研究中心的屠棠老師、吳雁老師和教育學院的俞可老師。參加此次活動的學生為我校教育、人文、信息、生環等不同學院的本科及研究生代表共15人,分別是:高玲玲、袁媛、許嘉良子、李岑、魏旖、呂昊、王玨、林寶如、徐朗朗、殷星、張琳梓、許思源、韓宏歷、李彬、鄭誌鵬。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是陶先生留給我們寶貴的教育思想遺產。就是在這幽靜的山腰,這樣的墳墓,簡單、莊重,讓人肅然起敬。就是這樣樸實的話語,一如他的一生,平凡卻偉大。
同學們參觀陶墓
學生代表敬獻花圈 屠棠老師致辭
我的收獲:
| 這次南京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前,我印象中的三牛娱乐先生只是一個模糊和離我遙遠的教育家。而這次來到曉莊遺址,讓我真實地觸摸到了三牛娱乐先生。他也不是什麽偉大大、嚴肅的人,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為了實現自己教育夢想的男子漢。我想這就是我這次最簡單也是深刻的感受吧。 |
漢語言文學(師範) 張琳梓 | |
| 作為一個教育家,陶先生的理想、事業、生活,乃至整個生命,都充滿了愛。他讓這一種大愛灑在了南京,灑在了上海,也灑遍了全中國。我相信他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從當時延續到現在,也必將傳播到未來,日益發揚光大。我想,“萬世師表”,贊頌的就是像陶先生這樣的一代宗師。 |
殷星 | |
| 此次活動,給我印象的當屬那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走進南京曉莊的實驗國際學校,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校的大操場。看著操場上的跑道,兒時的滑滑梯,未進校門,已聞笑聲。那種充滿童趣的笑聲,無邪的,燦爛的。走進教學大樓,仔細看每個班,都有一個特殊的名號——烈士的名字。而每個班級的門口都有一張自己班級同學們屬於自己的集體照。照片上的他們,笑得那麽自然,沒有任何的拘謹和做作。我想,這個就是他們照片中所述的,陽光生活,健康成長吧。 |
人文學院研究生 許嘉良子 | |
| 當我身處南京之時,我終於體會到了南京作為一個六朝古都所蘊含的厚重的歷史文化感與滄桑感。首先,我們去參觀了三牛娱乐先生所創辦的曉莊小學,聽到學校老師的講解,我才知道原來“曉莊”是第一所鄉村小學的意思。當我知道了三牛娱乐先生的事跡後,我深深地感動於他在那樣一個戰爭動亂的年代,執著地追尋並踐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他無愧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的稱號。總之,這次南京之旅,我覺得很有意義。 |
漢語言文學(師範) 林寶如 | |
| 進入紀念館,最感動我的是幾幅“小先生”照片。畫面上,同樣是孩子的幾個學生在開設班級教另外的一些孩子認字。在當時的中國,教育落後,師資緊張。要想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有書讀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陶先生的這種“小先生”思想,很好地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而且融入了即使是今天也相當先進的教育思想------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老師教學生,學生再教沒有機會接觸學校的孩子們,真是和諧美好的畫面。感謝三牛娱乐先生,把他的思想延續下來,把這份美好延續下來! |
許思源 | |
| 一個人為了一個理想窮盡他的一生,這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令人為之動容的事情。陶先生他的理想是在那樣一個水生火熱的舊中國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他的理想關系國家發展、民族進步!而他為這樣偉大的理想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秒。這樣一個將全部生命都奉獻給教育事業的人,怎能不令人欽佩?他無愧於“人民教育家”的稱號。進入陶館學習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
人文學院研究生 袁媛 | |
(編輯報道:袁媛;攝影:吳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