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2月10日上午🤛🏽👅,“21世紀中國慈善事業與中國慈善倫理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外賓樓101會議廳舉行💯⚃。會議由🚚:上海市倫理學會、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師範大學經濟倫理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上海師範大學承辦。開幕式由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基金會副理事長王蓮華主持,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基金會理事長周鴻剛致歡迎辭。上海市倫理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朱貽庭作閉幕總結🧑🏼🦰🤲🏿。與會嘉賓有:周鴻剛🦹🏼♂️👏、李進、王蓮華🚝、楊偉民、王正敏、潘為民、韓烽火、張弘林🌳、曹群、劉方𓀎、張海娜、肖丹、辛旭光、朱貽庭🧝🏼♀️、趙修義、周中之、陸曉禾、邵龍寶📶、潘文嵐🏺、秦維憲🐤、李小佳🏃🏻➡️、吳雁🤫、汪誌真🪁。

上午九點🤹🏼♂️,會議準時召開👩🏿🍳。與會嘉賓圍繞“當代中國慈善事業與慈善倫理理論研究”及“當代中國慈善事業與慈善倫理實踐探索”兩大主題分別作了精彩報告🫅🏼🛌🏼。報告內容豐富,嘉賓各盡其長🫰🏽,以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作為切入點👃🏿𓀁,發表自己對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獨到見解🩶🈯️。有的以事實為基礎🧛,剖析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現狀;有的不乏理論依托,進行深入的理論探討;還有的將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現狀與西方慈善事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縱向比較。會場氣氛熱烈🛷:發言精彩🙌🏽,討論激烈,掌聲不絕。三牛娱乐記者帶您一同走進會場,領略各位嘉賓的風采。
周鴻剛 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基金會理事長 | 慈善與公益事業日益得到社會🧔、學術界的廣泛關註📷,上海師範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學校,在慈善與公益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將愛心傳遞給更廣泛的社會群體。社會公益代表社會的良心➡️,是衡量人們自身素質的標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借這次研討會對社會公益理念的引導,讓公益精神深入人心,讓公益行為成為推動和諧社會發展的寶貴力量。 |
弘揚傳統慈善倫理,發展民間慈善事業。中國古代自氏族社會開始就有慈善傳統,其特點是族類性和民間性📣。現代慈善是一種對陌生人的倫理。對於傳統慈善倫理,需大力弘揚並進行現代轉化。關鍵在於將普遍的人道主義精神常態化與法製化,根本在於慈善者和慈善形式多樣化、民間化。發展民間慈善事業需大力發展民間慈善組織🏌🏿♂️,並盡快出臺有中國特色的《慈善法》👩🏿🦰,保障慈善事業常態化。 |  朱貽庭 上海市倫理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
 李進 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基金會副理事長 | 慈善事業對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十分重要。做慈善和尊重人格結合起來即為慈善倫理☸️🕵️♀️。慈善事業會激發人內在的感恩與思考📩,這種人性的回歸會促使慈善事業做得更好。希望通過探討進一步提升專業學術發展。 |
慈善事業大體有四種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社會功能、倫理功能。當前慈善事業存在幾個問題:首先,經濟政治功能凸顯,社會倫理功能有待發揮🧑🏿💼。其次,應當大力培育民間慈善組織,這有利於擴大慈善資源🆙、減少政治風險🌕。同時,社會結構和問題的復雜性需要更為靈活細致的慈善幫困🧑🍼。此外👦🏿🧗🏿,充分發揮慈善的倫理功能🏌🏼♂️,鼓勵不具名的慈善8️⃣。慈善榜的存在反而會產生倫理副作用。 |  趙修義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
 邵龍寶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從中西財富觀看慈善倫理🧛🏽。需要堅持借鑒西方慈善倫理,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繼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慈善倫理🤶🏿,反思批判不利於慈善倫理架構的因素。實現超越親緣關系惠及到陌生人;超越特權與權貴資本,實現民間慈善;超越慈善面子觀念和功利主義;超越政府慈善🪦、富豪、企業慈善,實現民眾慈善👱🏿♀️。確保關註發展慈善事業,明確個人財產的合法性;實現發展慈善事業與尊重人的尊嚴權利統一;不僅要關註物質慈善,更要關註心靈慈善;發展慈善事業要以人為本🚶♂️;努力消解兩級分化、分配不公。 |
中國現階段的國情需要慈善,並推動了慈善事業發展👩🏻🎨,也對慈善倫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前沿性新課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慈善倫理形而上追問;第二類是慈善倫理與文化;第三類是慈善實施中的倫理問題🌂。另外,要發展中國的慈善事業,首要解決的是慈善倫理觀念。中西慈善觀具有差別🌗,但剛富起來中國人的慈善觀是與其所處的歷史階段相適應的。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會發生變化,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慈善行業中來。 |  周中之 上海師大經濟倫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感恩是受助方的自身體驗🖖🏽😆,不需要資助方的刻意提示。如果幫助別人企圖得到回報或大於資助的利益➞,就不叫“幫助”而叫“交換”👨👨👦👦、“買賣”或者“投資”。 慈善需要沉默。 |  曹群 上海華傑仁愛基金會秘書長 |
 王正敏 上海市社團局基金會管理處處長 | 基金會作為慈善事業的主體,截止2009年底,全國共有1843個註冊基金會📑,上海市有116家🧑🎄,其中公募基金會48家,非公募基金會68家,資產總額16.3億✩👕。上海市基金會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1、發展速度穩步增長;2、資產規模不斷發展;3、分布領域逐步拓展;4、活動形式多種多樣🦻🏻🪭;5、受助人群逐漸擴大☺️;6🚍🔠、基金會的社會影響日益顯現👩🏻🦽。另外,其發展還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1🎱、法律不完善;2、稅收政策不配套;3、慈善組織自身能力不強。 |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於2008年1月19日。時間不長🧑🏻🦽🧍♂️,發展迅速🧑🦼,基金總額第一年400萬🤧⏮,第二年4000多萬,現在已到帳的7000萬左右👩🏻。當前是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的大好時機🧑🦽➡️。應當處理好校友會與基金會的關系。捐贈經費使用製度要規範,做到善款善用🫶🏼。另外,慈善應具有包容性🕝,為善無名的精神固然值得提倡,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應滿足慈善者為善要名的實際需要。 |  楊偉民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助理、基金會秘書長 |
 肖丹 伊頓(中國)有限公司政府公關部經理 | 越來越多企業認同慈善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責任,致力於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慈善模式🧑🏿🦱。作為個人不能根據捐助數目的多少決定善心的大小❤️➔,同樣作為企業也不能根據捐贈數目的多少來衡量。過去慈善通常作為企業的營銷手段之一👨🏿🎨,現在更多地時體現企業的價值觀🙌🏼。當今社會趨向全面考核來衡量企業的社會責任。 |
“你做慈善,你離幸福不遠了!”“陽光種子行動”慈善組織是唯一個沒有註冊的民間草根組織。民間的🧑、廣泛的慈善精神的提升才是其根本目標。 |  辛旭光 浦發銀行張江支行行長✪、陽光種子行動發起人 |
 韓烽火 上海韓哲一教育扶貧基金會秘書長 | 慈善組織與慈善人員應該專業化。 |
慈善理念應提倡包容多元👸🏻,不要過多追求慈善的動機🚣🏻。慈善組織的財富積累也是慈善事業的推動力🧕🏼。包容多元的慈善理念將更加適合當代中國國情。同時,慈善不是純粹利他的🏰。從西方觀點來看🈳,慈善具有利他與利己雙重向度,對於捐贈者的輿論宣傳或功利要求可以在適當的範圍內滿足🕶🧑🏿🍼。 |  張弘林💃🏻🛫: 上海浦發公益基金會秘書長 |
 潘文嵐 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書記🌄、副教授 | 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我們應超越傳統的慈善倫理,無需過於追究慈善動機🦹♀️。慈善是社會的第三次分配,由道德方式推動的分配,慈善有利於實現生活的公平正義😊。 |
上海師大教育發展基金會在成立之初📞,接收到的多是企業和校友的捐贈,隨著基金會項目的發展,從2009年開始,嘗試與社會團體、公益組織和其他基金會合作👂🏽🙍♀️,並且這種嘗試也開辟出新的慈善平臺🤜🏻。比如與“陽光種子行動”合作開設“陽光種子基金”。此外🦢,基金會與上海韓哲一教育扶貧基金會合作推出“曙明計劃”🙎🏻♀️。成立兩年多以來,基金會秉承服務教育的宗旨🆘,主要項目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學生獎助學金🚣🏽♂️👱🏿♂️、困難學生資助。在校友聯系方面,以及基金會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 |  劉方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